[发明专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82916.7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5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菱沼圭之郎;臣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44 | 分类号: | C08F2/44;C08F2/46;C09D11/101;C09D11/30;C09D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张涛 |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能量 射线 固化 组合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构成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在维持其固化性、相溶性、密接性、固化物(固化涂膜)物性等基本特性的同时提高来自生物质的原料比例,并且,提供一种由于使用非可食性生物质而不与粮食生产冲突,在可抑制涉及饥饿问题及粮食问题方面具有优势,可大幅有助于可持续的循环型社会的形成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进一步,提供一种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中,即使不使用聚合引发剂也可固化,在环境约束、法律约束、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作为解决方法,提供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式(1)及/或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1种以上。式(1):(式中,R1表示‑C15H31‑2n基(n=0,1,2或3)的任一种,R2表示氢或甲基的任一种。)。式(2):(式中,R3表示‑C15H31‑2n基(n=0,1,2或3)的任一种,R4表示氢或甲基的任一种。)。[化学式1][化学式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目标,各种业界或行业中,从各种观点出发施行有促进环境负荷降低的活动。例如由于涂料或墨水等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与地球温暖化有关,因此施行有基于VOC使用的自我约束、削减的环境负荷降低活动。
从削减VOC的观点出发,用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的应用正在研究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含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聚合的聚合性化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可抑制VOC的使用并可减少或消除VOC挥发量或迅速固化(具有速干性),因此可实现环境负荷的降低、省能量化、生产性提高等。
以各种方式印刷而得的印刷物,如果表面的墨水不充分干燥,会发生印刷物重叠时的沾墨或触摸印刷物时的墨水附着,从而无法传递至后续工序或使其作为商品流通。因此,使用通过印刷后立即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可瞬间使印刷物表面的墨水固化(干燥)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墨水得到普及。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墨水,例如,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示那般广为人知。
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组合物,施行有旨在降低环境负荷的各种对策。例如施行有可通过更少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固化(干燥)的制品的开发、由电力消费大且招致因短波长的紫外线而产生臭氧的高压水银灯等向省电力且臭氧产生少的紫外线LED灯或低功率紫外线灯的取代等对策。
近年,作为环境负荷降低活动,施行有通过以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来自生物质的原材料代替来自化石资源的原材料,制成不增加环境中的CO2的(碳中和的)生物质制品,来削减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例如在印刷墨水业界,新制定墨水绿色标记(IG标记)制度,以印刷墨水构成成分中的来自生物质的成分的比例为指标,将环境对应水平分级为3个水平,施行促进环境负荷降低的活动。然而,至今为止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墨水,大量使用作为来自化石资源的原材料的聚合性化合物,难以使其适应IG标记的认定标准,而且,难以轻易且大量地获取来自生物质的聚合性化合物。
此外,最近,作为来自生物质的成分,考虑与粮食生产的冲突,对非可食性的生物质成分(非食用生物质成分,特别是从非食用的物质中获得的生物质成分。)的利用进行研究。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印刷油墨,该印刷油墨使用将以腰果壳液中所含的腰果酚或其衍生物等为原料合成而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基质的紫外线固化型组合物,然而轻易且大量地获取这样的聚氨酯丙烯酸酯被认为是困难的。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7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812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33543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2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