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C-DC转换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82184.1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9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东谷祥平;铃木规央;景山正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今子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dc 转换器 | ||
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低成本或者高密度地安装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的技术。DC‑DC转换器具备变压器(4)、第1电路(11)以及至少一个第2电路(21)。第2电路(21)具备个别控制装置(22),该个别控制装置(22)根据从与第2电路(21)对应的二次绕组(42)取出的电力,选择性地进行该二次绕组(42)中的电力的积蓄以及取出,该第2电路(21)将二次绕组(42)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C-DC转换器,特别涉及能够应用于能够输出不同的多个输出电压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的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DC-DC转换器具有使直流电压升降压而输出的功能。在这样的DC-DC转换器中,有为了输出不同的多个输出电压而具有多个输出电路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在使用变压器使DC-DC转换器多输出化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中,由变压器的多个2次侧绕组和多个2次侧整流电路构成多个输出电路。
在以往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中,关于多个输出电路中的1个输出电路检测输出电压,以使该输出电压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控制变压器的1次侧的开关元件的通流比(conduction ratio),从而控制上述1个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另一方面,使用针对直接控制的输出电压的变压器的匝数比,估计其他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即未直接控制的输出电压。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提出了多输出DC-DC转换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4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多输出DC-DC转换器中未直接控制的输出电压根据各输出电路的负载以及输入电压等而变动,所以难以高精度地调整输出电压。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能够将各输出电路的调整进行某种程度。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构成为使用2次侧开关元件,将积蓄于与变压器独立地设置的2次侧的电感器的能量取出必要的量。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变压器以外,需要将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的电感器等磁性零件在转换器上安装输出数的量。因此,难以实现低成本或者高密度地安装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低成本或者高密度地安装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的技术。
本发明所涉及的DC-DC转换器具备:变压器,具有一次绕组、至少一个二次绕组及三次绕组;第1电路,与所述一次绕组及所述三次绕组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第2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二次绕组连接,所述第1电路具备:第1开关元件,将预先决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将该交流电压供给到所述一次绕组;以及主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三次绕组的电力,控制所述第1开关元件的通流比,所述第2电路具备个别控制装置,该个别控制装置根据从与所述第2电路对应的所述二次绕组取出的电力,选择性地进行该二次绕组中的电力的积蓄以及取出,所述第2电路将与所述第2电路对应的所述二次绕组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第2电路的个别控制装置根据从与第2电路对应的二次绕组取出的电力,选择性地进行该二次绕组中的电力的积蓄以及取出。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低成本或者高密度地安装的多输出DC-DC转换器。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DC-DC转换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个别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个别控制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第1关联DC-DC转换器的结构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21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输送和转移容器的间隔星轮
- 下一篇:用于患者特定虚拟边界变形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