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挠曲测定装置以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80260.5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肇;西川佳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挠曲 测定 装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构成为,具备从下方对玻璃板(G)进行支承的两个主支承构件(2),并对在两个主支承构件(2)之间产生的玻璃板(G)的挠曲进行测定,在两个主支承构件(2)之间配置有中间支承构件(13),该中间支承构件(13)采取从下方对玻璃板(G)进行支承的状态和从玻璃板(G)退避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挠曲测定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如下装置,该装置具备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的两个支承构件,并对在该两个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的玻璃板的挠曲进行测定。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上述测定装置进行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要求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薄型显示设备、传感器的基板或者薄膜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等中使用的玻璃板不存在细微的缺陷、损伤等。
然而,在不断推进玻璃板的大板化、薄壁化的现状下,玻璃板所产生的挠曲变大。因此,有可能导致玻璃板在搬运中与搬运设备接触而造成损伤等问题。于是,对玻璃板所产生的挠曲进行测定受到了重视。
作为玻璃板的挠曲的测定方法的一例,进行如下方案,该方案具备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的两个支承构件,并对在这两个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的玻璃板的挠曲进行测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73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如上述那样由两个支承构件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而对玻璃板的挠曲进行测定的方法,在测定的前阶段,在将玻璃板载置于两个支承构件上的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所示那样的问题。
即,在将由手等保持的玻璃板载置于两个支承构件上而进行测定时,平面状的玻璃板在由于自重、伴随着保持所产生的力这样的外力而翘曲为凸状或者凹状的状态下与两个支承构件的上端接触,并开始挠曲测定。在该情况下,会因由外力导致的翘曲而使玻璃板的支承形态(例如与支承构件的接触位置、玻璃板的姿态等)产生偏移、偏差等,其结果是,玻璃板的挠曲测定时的测定误差有可能变大。将由手等保持的玻璃板载置于两个支承构件上的作业需要熟练,因此容易由于作业者的个人差异而产生该测定误差。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对在将玻璃板载置于支承构件上的过程中玻璃板的支承形态产生偏移、偏差等情况进行抑制,从而减小玻璃板的挠曲测定时的测定误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本发明构成为,具备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的两个主支承构件,并对在该两个主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的所述玻璃板的挠曲进行测定,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主支承构件之间配置有中间支承构件,所述中间支承构件采取从下方对所述玻璃板进行支承的状态和从所述玻璃板退避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玻璃板载置于两个主支承构件上的过程中,不仅这些主支承构件能够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中间支承构件也能够从下方对玻璃板进行支承。因此,在使玻璃板接触(载置)于两个支承构件的上端时,能够通过中间支承构件来使由外力导致的翘曲减小或消失。并且,在利用两个主支承构件和中间支承构件对玻璃板进行支承之后,如果使中间支承构件从玻璃板退避,则能够对在两个主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的玻璃板的挠曲进行测定。由此,在将玻璃板载置于两个主支承构件上的过程中,玻璃板的支承形态难以产生偏移、偏差等,从而能够减小玻璃板的挠曲测定时的测定误差。另外,对于将由手等保持的玻璃板载置于两个主支承构件以及中间支承构件的作业,即使是不熟练的作业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从而还能够减小因个人差异导致的测定误差。
在以上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使所述中间支承构件上下移动的中间支承用升降机构,在该中间支承构件位于上方位置时,该中间支承构件从下方对所述玻璃板进行支承,在该中间支承构件位于比所述上方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该中间支承构件从所述玻璃板退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0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