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74765.0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5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押领司一浩;赤城好彦;岩城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P3/045 | 分类号: | F02P3/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存在因气缸内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变化而无法通过火花放电进行可靠的点火的情况。因此,点火控制部(24)包括:次级电压计算部(31),其计算在点火线圈的次级侧产生的次级电压的平均值;不规则流动比率计算部(32),其计算次级电压的平均值成为设定平均值以下的周期相对于规定期间的内燃机的周期的比率,作为表示气缸内的混合气体的流动不规则的情况的不规则流动比率;和点火操作量修正部(37),其修正点火操作量,使得不规则流动比率成为作为不规则流动比率的到达目标的设定比率值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的油耗性能有各种方法,降低内燃机的燃料消耗量很重要。对于降低燃料消耗量来说,降低内燃机的运转中产生的泵损失、冷却损失、排气损失之类的各种损失是有效的。例如,作为减少泵损失、冷却损失的方法,已知有进行使燃料与空气的比率与当量混合比(理论混合比)相比变得稀薄地使其燃烧的稀薄燃烧、灵活运用使燃烧气体的一部分返回吸气侧而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稀释的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气体的燃烧方式。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稀薄燃烧、灵活运用了EGR气体的燃烧方式合起来记载为“稀薄燃烧”。此外,将流入内燃机的气缸的吸入气体称为“气体”,将在气缸内与燃料混合的气体称为“混合气体”。
当使用稀薄燃烧时,与不使用稀薄燃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吸气管压力。因此,通过降低内燃机的负荷低的条件下的泵损失或使热容量增加而使混合气体的燃烧温度下降,能够实现冷却损失的下降。此外,在内燃机的负荷较高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导入EGR气体来抑制发展至自点火反应的反应的进展,因此能够抑制异常燃烧的发生。由此,能够将点火时期以接近最佳时期的方式提前,能够减小排气损失。
为了降低燃料消耗量,需要根据运转条件来设定适当的混合气体的稀释度(以下说明的气体燃料比)。例如,混合气体的稀释度多采用由空气、EGR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与燃料的质量的比(气体燃料比G/F)、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空燃比A/F)、吸气气体中的EGR气体的比例(EGR率)来评价。
为了在稀释度较大的条件(稀薄的混合气体的状态)下避免失火并实现燃烧,燃料的相对浓度较小,因此,需要增加在火花点火时从火花塞向气缸内的混合气体供给的供给能量。此外,为了在稀释度较大的条件下实现稳定的燃烧,需要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内燃机的气缸内的混合气体的紊流强度、流速。
但是,若气缸内的紊流强度、流速变大,可能发生因火花塞处的放电的吹灭等现象而造成失火。在该情况下,也需要使得火花点火时从火花塞向气缸内混合气体供给的供给能量增加。此外,当在放电期间火花塞周围的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变化,混合气流变得不规则时,对于混合气体的供给能量的传递效率下降。因此,在放电期间的混合气流变得不规则的概率较高的点火延迟条件下,也需要将供给能量设定得较大。
因而,供给能量需要考虑在放电期间气缸内的流动方向是不变的(规则的)还是变化的(不规则的)来设定。作为根据气缸内的流动状态而增加从火花塞向气缸内的混合气体供给的供给能量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燃机用点火装置。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基于筒内流速来计算次级电流的指令值,能够以不发生火花放电的吹灭的方式控制次级电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71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能够设定与气缸内的流速成比例的电流值作为在次级侧线圈产生的电流值。因此,认为在气缸内的流速较大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防止火花放电的吹灭和可靠的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4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