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密封帽以及它们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3321.5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H·莫泽;埃里克·M·汤森;乔纳森·D·祖克;苏珊·E·迪莫斯;克林顿·J·库克;迈克尔·D·斯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5/04 | 分类号: | C08G75/04;C08G75/12;C08G75/32;C08K3/26;C08K5/3492;C08L81/02;C09J11/02;C09J181/02;C09K3/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郭国清;宫方斌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密封剂 组合 密封 以及 它们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该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a)x重量%的至少一种多硫醇;b)y重量%的至少一种不饱和化合物,该至少一种不饱和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非芳族碳碳双键、至少一个碳碳三键或它们的组合;c)0.01重量%至8重量%的至少一种季铵盐或季鏻盐;d)0.05重量%至10重量%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以及e)任选地0.01重量%至10重量%的光引发剂体系,该光引发剂体系能够在暴露于光化辐射时生成自由基。x和y中的每一者代表正实数。x+y的和在72至99的范围内。组分a)‑e)的重量百分比范围基于组分a)‑e)的总重量计。还公开了一种包含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的密封帽以及制备和使用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广义地涉及硫醇烯密封剂组合物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由基介导的硫醇-烯反应是用于生成多种材料的非常有用的聚合方法。使它们在工业环境中特别具有吸引力的这些硫醇-烯反应的特性包括对氧气的存在相对不敏感以及通常低聚合诱导的收缩和收缩应力。因此,自由基介导的硫醇-烯聚合已用于密封剂、涂层、牙科材料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制备中。
自由基介导的硫醇-烯聚合最常通过光化学和热方法引发。虽然这些引发方法具有对固化进行空间和时间控制的优点,但由于需要在遮蔽区域中或通过不透明样本透射光,或者由于材料不能承受必要的高温,因此它们对于许多涂层或密封剂应用来说可能是不方便或不适当的。
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体系也可用于引发自由基介导的硫醇-烯聚合,尽管该方法被利用的程度低得多。该策略通常需要还原过氧化物或氢过氧化物,以生成能够引发硫醇-烯聚合的自由基。尽管硫醇可通过还原过氧化物来引发氧化还原固化,但该化学反应的速率通常太慢而不具有实际价值。为了增加反应的速率,通常添加充当电子供体以还原过氧化物的芳族胺。然而,反应的速率常常难以控制,其中反应速率之间的误差边际很小,这对于材料的施加而言太快,并且反应速率较慢,不能继续进行至完成。
本领域已寻求的密封剂组合物(即密封剂)的特性的理想组合是长施加时间(即,密封剂保持适用的时间或“开放时间”)和短固化时间(达到预定强度所需的时间)的组合。然而,长时间的开放时间通常需要在制造期间具有缓慢的总体产量。
发明内容
因此,允许控制反应速率的新引发剂体系将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本公开提供了用于硫醇-烯材料的氧化还原聚合的新引发体系。引发包包含过氧化物(包括氢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以及加速聚合的速率的各种季鎓盐。另外,任选的包含组合使用的β-二羰基添加剂可有利于控制聚合速率并减少可固化组合物在表面处达到无粘性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包含以下组分的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
a)x重量%的至少一种多硫醇;
b)y重量%的至少一种不饱和化合物,所述至少一种不饱和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非芳族碳碳双键、至少一个碳碳三键或它们的组合;
c)0.01重量%至8重量%的至少一种季铵盐或季鏻盐;
d)0.05重量%至10重量%的至少一种有机过氧化物;以及
e)任选地0.01重量%至10重量%的光引发剂体系,所述光引发剂体系能够在接受光化电磁辐射时生成自由基,
其中所述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不含聚环氧化物和有机硼烷-胺复合物,并且
其中x和y为正实数,其中x+y在72至99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组分a)-e)的重量百分比范围基于所述组分a)-e)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包含部分A组合物和部分B组合物的两部分可固化密封剂组合物,其中:
所述部分A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硫醇;并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3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