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输装置、输电装置及受电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9308.2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将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38/14;H02J50/10;H02J5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宋巧苓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输 装置 输电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装置,可以对通过无线电力传输产生的热有效地进行冷却。该电力传输装置具备:输电线圈(TC),其进行无线电力传输;以及散热板(CBT),其对输电线圈(TC)进行冷却,由散热部件(CB0)等构成,该散热部件(CB0)被沿着构成输电线圈(TC)的铜薄膜线的卷绕面的径向的间隙(GP)分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传输装置、输电装置及受电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技术领域。更详细而言,属于非接触型电力传输用电力传输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力传输装置的非接触型输电装置及受电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由例如锂离子电池等构成的蓄电池的电动汽车正在普及。在这种电动汽车中,使用蓄电池中蓄积的电力驱动电动机而移动,因此,寻求对蓄电池的高效充电。因此,作为对搭载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不将充电用插头等与电动汽车物理连接的方法,正在进行与使用互相分离对置的受电线圈和输电线圈的所谓的无线电力传输有关的研究。作为目前的无线电力传输的方式,一般有电场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及磁场共振方式等。从例如使用频率、水平及垂直各自的方向的位置自由度以及传输效率等观点对这些方式进行比较时,作为用于对搭载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看好使用电容器的电场耦合方式或使用线圈的磁场共振方式,针对它们的研究开发也正在积极进行。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的无线电力传输中,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对大容量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一般所输送/接收的电力增大。而且,为了增大所输送/接收的电力,需要在上述受电线圈及上述输电线圈双方中流过大电流,但该受电线圈及该输电线圈各自会因该大电流而产生大量焦耳热。因此,对于特别是搭载于电动汽车的受电线圈,寻求通过释放该产生的焦耳热,对该受电线圈有效地进行冷却。而且,作为公开了这种受电线圈及输电线圈的冷却的现有技术文献,可举出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关于使线圈中产生的热在包含铁氧体芯的电路中传播而散热的散热部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3665公报(第一图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仅应用于所谓的电磁(solenoid)型线圈,未公开且也未暗示广泛用于上述电动汽车或便携式设备等的上述受电线圈等线圈中可应用的散热部件。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并未对应用于上述电动汽车等的受电线圈的冷却作出贡献。而且,提高作为线圈的传输效率能够以少量电力的授受进行所需的充电,由此,抑制大电流流过,其结果,也抑制焦耳热的产生。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求及问题点而创建的,其课题的一例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力传输装置的非接触型的输电装置及受电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可以对通过非接触型的电力传输产生的热有效地进行冷却,同时可以提高电力传输的传输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记载的发明被构成为:一种电力传输装置,其具备:传输单元,其进行非接触型的电力传输;金属制的散热单元,其对所述传输单元进行冷却,所述传输单元由将卷绕线卷绕多圈而成的线圈构成,所述散热单元由散热部件构成,所述散热部件形成于与所述卷绕线的卷绕面平行的面内,即形成于包含与除了比卷绕于最内周的所述卷绕线的位置靠内侧的区域以外的所述线圈的区域对置的范围和与比卷绕于最外周的所述卷绕线的位置靠外侧的区域对置的范围的范围内,且被沿着所述卷绕面的径向的一个或多个间隙分割(分断される)。
根据第一方案记载的发明,金属制的散热单元由被沿着构成线圈的卷绕线的卷绕面的径向的一个或多个间隙分割的散热部件构成,因此,通过电力传输而从传输单元产生的电磁波产生的电流被分割,从而能够从通过该电流流过产生的热对传输单元有效地进行冷却,同时也能够提高作为电力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9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