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扩散器和气体发生器构成的组件、安全气囊模块及用于装配组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5728.3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R·迪萨姆;A·费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7 | 分类号: | B60R21/217;B60R21/261;B60R21/26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玉龙;陆嘉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器 气体 发生器 构成 组件 安全气囊 模块 用于 装配 方法 | ||
一种组件(20),组件由长形的气体发生器(10)和卡箍形的扩散器(22)构成,气体发生器具有外壳体(14),外壳体具有在周向(U)上分布的流出开口(18),流出开口限定流出区域(16)和流出方向,扩散器(22)包围流出区域(16),在组件中,扩散器(22)具有中央的接纳开口(24),外壳体(14)伸入到接纳开口中,使得扩散器(22)在周向意义上包围外壳体(14)的包括流出区域(16)的轴向区段。在扩散器(22)的、限定接纳开口(2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靠面(34)和至少一个气体引导面(30),其中贴靠面(34)直接贴靠气体发生器(10)的外壳体(14),并且气体引导面(30)在径向上与外壳体(14)间隔开以形成至少一个收集腔室(32),从流出区域(16)流出的气体流入到至少一个收集腔室中。收集腔室(32)通入至少一个出口开口(36),气体通过该出口开口沿横向于从气体发生器(10)的流出方向的出口方向(RD)离开扩散器(2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长形的气体发生器和卡箍形的扩散器构成的组件,该扩散器包围该气体发生器的流出区域。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组件的安全气囊模块以及一种用于装配这种组件的方法。
在还被称为管状气体发生器的长形的气体发生器中,流出区域一般由分布在气体发生器的外壳体的周向上的多个流出开口构成。流出开口通常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端部处的过滤器壳体中。气体因此沿径向方向从气体发生器中流出。为了在启动时使气体发生器保持推力平衡(schubneutral),流出开口通常均匀地围绕周向分布。
在许多安全气囊模块中,气体发生器被布置成使得其流出区域位于安全气囊的可充气体积内部。这种设计例如应用于窗帘状的侧向安全气囊或内置于车辆座椅的靠背中的侧向安全气囊。
必须保护安全气囊不受从气体发生器中逸出的气流影响。为此例如已知的是,设置有专门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在周向方向上包围气体发生器的流出区域,并且该织物层既保护安全气囊织物又使气流转向轴向方向。在轴向上指向的流出具有可以使气体更好地分布在安全气囊中的优点。
此外已知的是,设置有所谓的气体喷管(Gaslanze),该气体喷管具有在两端开口的管段作为主要部件并且轴向地安置到气体发生器上,以使流出的气体在几分米的距离上转移至远离气体发生器布置的安全气囊。因此,尽管可以产生指向安全气囊的气流,然而无法将气体发生器的流出区域直接布置在安全气囊中,由此必然增大安全气囊模块的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可能性,以便在结构尺寸较小、对不同的几何形状的适配性良好的情况下并且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将从气体发生器中流出的气体引导到安全气囊中。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组件来实现。所述组件由长形的气体发生器和卡箍形的扩散器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在周向上分布的流出开口,所述流出开口限定流出区域和流出方向,所述扩散器包围所述流出区域,其中所述扩散器具有中央的接纳开口,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壳体伸入到所述接纳开口中,使得所述扩散器在周向意义上包围所述外壳体的包括所述流出区域的轴向区段。在所述扩散器的限定所述接纳开口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贴靠面和至少一个气体引导面,其中所述贴靠面直接贴靠所述外壳体,并且所述气体引导面在径向上与所述外壳体间隔开以形成至少一个收集腔室,从所述流出区域流出的气体流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收集腔室中。所述收集腔室通入至少一个出口开口,气体通过所述出口开口在横向于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流出方向的出口方向上离开所述扩散器。
扩散器同时使从气体发生器中流出的气体转向一个或多个期望的方向,并且保护周围环境以免与流出的气体直接接触。由于扩散器直接包围气体发生器的流出区域,因此该扩散器可以以较小的尺寸制成。
扩散器可以简单地设计成使得大体上所有从气体发生器流出的气体流入到一个或多个收集腔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未经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5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每叶场宽的二元多叶准直器递送
- 下一篇:蜂窝车联网覆盖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