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保护性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5307.0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4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强;G·埃尔森;陈柏璇;卢世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神经元治疗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28 | 分类号: | A61K31/728;A61K38/39;A61P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静;葛臻翼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保护性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公开一般涉及生物相容性纳米颗粒,特别地,涉及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或制瘤素M的神经保护性纳米颗粒。还提供了制造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8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713,055的优先权和权益,其通过引用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生物相容性纳米颗粒,特别地,涉及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如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或制瘤素M的神经保护性纳米颗粒。还提供了制造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背景
视网膜是眼睛的内鞘;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将光的影响转化为神经冲动,并将其传递到大脑。在所有脊椎动物中,视网膜的结构及其主要细胞类型都非常相似。从脑视觉中心投射到视网膜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纤维、以及作为响应于其照明而产生电信号的神经感觉光敏细胞的感光体的退化和死亡是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
视神经病变是视神经疾病的通称,由于视神经损伤和RGC的死亡,其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青光眼是视神经病变的最常见形式,也是导致全世界7千万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可逆转青光眼的RGC损伤或视力丧失。在临床上,青光眼可通过视盘苍白、中央凹陷、陷凹和增加的视杯视盘比来诊断。许多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IOP)升高,但通常直到疾病晚期才出现视力模糊和视野丧失。青光眼的治疗仅针对通过药理、手术或基于激光的手段降低IOP。尽管这些治疗减缓了疾病进展,但它们并不能修复损伤的视神经或逆转视力丧失。因此,急需对青光眼的新治疗策略,并且着眼于改善神经元存活和防止进行性RGC损伤的神经保护至关重要。
构成视网膜外核层的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是眼睛的光感应细胞。它们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从而启动视觉转导级联,该级联发送视觉信息以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哺乳动物的感光细胞没有再生的能力,当由于受伤或疾病而丢失时,不再能感知到光。黄斑变性包括色素性视网膜炎、Stargardt病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特征是感光细胞逐渐丧失,并且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超过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总和。目前,黄斑变性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且不可逆的眼病,其最终导致无法治愈的失明,没有有效的治疗来恢复视觉功能或阻止疾病进展。
因此,需要有效治疗视神经以及其他神经元变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尤其提供了用于治疗疾病或病症的组合物和方法。
一个方面涉及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对象中的疾病或病症的组合物,包括:多个包含硫酸葡聚糖和壳聚糖的纳米颗粒;以及与纳米颗粒相关的有效量的神经营养因子,其中优选地,神经营养因子选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蛋白-3(NT-3)、神经营养蛋白-4(NT-4)、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催乳素、生长激素、瘦素、干扰素(即,干扰素-α、-β、和-γ)、制瘤素M(OSM)、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阿特姆因子(artemin)、神经秩蛋白、佩斯因子(persephin)、和肝配蛋白。
在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对象施用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
多个包含硫酸葡聚糖和壳聚糖的纳米颗粒;
有效量的神经营养因子,优选地选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蛋白-3(NT-3)、神经营养蛋白-4(NT-4)、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催乳素、生长激素、瘦素、干扰素(即,干扰素-α、-β、和-γ)、制瘤素M(OSM)、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阿特姆因子(artemin)、神经秩蛋白、佩斯因子(persephin)、和肝配蛋白;和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神经元治疗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米神经元治疗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5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