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形码化肽-MHC复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1254.5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9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K·沙;K·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04 | 分类号: | C12Q1/6804;C12N15/1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码 mhc 复合物 及其 用途 | ||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文本提供了将以下项组合的方法:(i)用DNA条形码化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MHC)进行筛选以检测对这些肽具有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和(ii)对在所述筛选中鉴定的T淋巴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以分析所述T淋巴细胞的转录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735,803的权益,将所述临时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细胞表位组作图和转录组分析。
背景技术
T细胞在对抗病毒感染和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MHC)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激活。TCR与pMHC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增殖、效应物表型的发展(包括细胞因子释放)。因此,鉴定由单独T细胞识别的肽(抗原)和表征肽特异性T细胞对于理解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目前,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Newell等人(2013)Nature Biotechnology,623-629)、基于荧光(Altman(1996)Science,94-96)或基于双链DNA条形码的方法(Bentzen等人(2016)Nature Biotechnology,1037-1045)限于通过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有限的基于流的表征来鉴定由单独T细胞识别的抗原。类似地,DNA条形码抗体标记策略(Stoeckius等人(2017)Nature Methods,865-868;Peterson等人(2017)Nature Biotechnology,936-939)限于同时测量基因表达和细胞表面表位表达。
发明内容
本公开文本提供了在包含T细胞的样品中以单细胞分辨率同时进行T细胞表位作图和/或转录组表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用独特的条形码标记每个独特的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MHC),从而产生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群体;(b)使所述包含T细胞的样品与所述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群体接触,其中T细胞上的至少一种T细胞受体与所述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T细胞受体表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并且(c)使用单细胞测序对所述T细胞进行测序,其中所述单细胞测序同时鉴定每个T细胞中的T细胞受体表位和转录组基因。
本公开文本还提供了在从样品获得的单个T细胞中同时进行T细胞表位作图和/或转录组表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用独特的条形码标记每个独特的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MHC),从而产生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群体;(b)使T细胞与所述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群体接触,其中所述T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与所述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T细胞受体表位”)中的至少一种结合;并且(c)使用单细胞测序对所述T细胞进行测序,其中所述单细胞测序同时鉴定所述T细胞中的T细胞受体表位和转录组基因。
在一些方面,所述单细胞测序是基于液滴的单细胞测序。在一些方面,所述测序的每个液滴包含(i)由(b)中的至少一种条形码化pMHC构建体标记的T细胞;以及(ii)包含用于转录组测量的引物的引物珠。
在一些方面,每个条形码是单链核酸。在一些方面,所述单链核酸就是DNA。在一些方面,每个条形码包含独特的样品标识序列。在一些方面,基于汉明码设计所述样品标识序列。在一些方面,所述样品标识区的长度为至少10bp、至少11bp、至少12bp、至少13bp、至少14bp、至少15bp、至少16bp、至少17bp、至少18bp、至少19bp、至少20bp、至少21bp、至少22bp、至少23bp、至少24bp、至少25bp、至少26bp、至少27bp、至少28bp、至少29bp或至少30bp。在一些方面,所述样品标识区在10bp与30bp之间、11bp与29bp之间、12bp与28bp之间、13与27bp之间、14bp与26bp之间、15bp与25bp之间、16bp与24bp之间、17bp与23bp之间、或18bp与22bp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未经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1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和其薄膜卷以及层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