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1253.0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智之;井町直希;池田大辅;田村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528;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
具有多个第1电极极耳的带状的第1电极板、
具有多个第2电极极耳的带状的第2电极板、
将所述第1电极板和所述第2电极板隔着带状的隔膜卷绕而形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以及
集电体,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以层叠起来的状态与该集电体连接,
在该二次电池中,
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中的一部分第1电极极耳形成有识别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在所述第1电极板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所述识别部的所述第1电极极耳配置于距所述第1电极板的卷绕起始端部的距离大于距所述第1电极板的卷绕结束端部的距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识别部是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缺口、开口或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识别部是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开口或缺口,
所述开口或缺口的边缘部处的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厚度大于较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所述边缘部靠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中央侧的位置处的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识别部形成于层叠起来的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中的位于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层叠方向上的最外面的所述第1电极极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在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层叠方向上配置于层叠起来的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的最外面且是与所述集电体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面的所述第1电极极耳形成有所述识别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该二次电池具有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和所述集电体接合的接合部,
在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突出方向上,在较所述接合部靠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顶端侧的位置形成有所述识别部。
8.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二次电池包括:
具有多个第1电极极耳的带状的第1电极板、
具有多个第2电极极耳的带状的第2电极板、
将所述第1电极板和所述第2电极板隔着带状的隔膜卷绕而形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以及
集电体,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以层叠起来的状态与该集电体连接,
在该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具有:
原板制作工序,在该工序中,制作具有多个第1电极极耳的第1电极原板,并且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中的一部分所述第1电极极耳形成识别部;
电极板制作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所述原板制作工序后,切断所述第1电极原板,制作第1电极板;以及
连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层叠并连接于集电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识别部是形成于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开口或缺口,
在所述连接工序中,利用超声波接合将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和所述集电体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
所述识别部配置于较所述接合部靠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顶端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连接工序中,利用砧座和焊头将所述多个第1电极极耳和所述集电体夹住,通过使所述焊头在所述第1电极极耳的宽度方向上振动来进行超声波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12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方向调整的先导阀组件
- 下一篇:条形码化肽-MHC复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