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给转炉气体除尘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60056.7 | 申请日: | 201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4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A·弗莱钱德尔;T·斯坦帕泽;A·斯坦万特;E·S·维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敬;司昆明 |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炉 气体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转炉气体除尘的装置(8),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的壳体(9),在所述壳体中布置了一个或者多个能够由转炉气体贯穿流过的过滤元件(18),每个壳体具有至少一条用于转炉气体的、通入到该壳体中的输入管路(15),其中所述输入管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过滤元件(18)的下方如此通入到所述壳体(9)中,从而在所述壳体中构成在一开始大部分径向的流动。为了降低在所述转炉气体流入到壳体中时的速度峰值,在此规定,所述输入管路(15)在壳体(9)处终止并且在那里形成长形的流入口(16),该流入口沿着所述壳体(9)的圆周方向具有比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17)大的尺寸,其中所述壳体(9)的内部在流入口(16)与过滤元件(18)之间无导流的内装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转炉气体除尘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的壳体(比如柱筒形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布置了一个或者多个能够由转炉气体贯穿流过的过滤元件,每个壳体具有至少一条用于转炉气体的、通入到该壳体中的输入管路,其中所述输入管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下方如此通入到该壳体中,从而在所述壳体中构成在一开始大部分径向的流动。
“过滤元件”在这里是指机械地过滤的元件,所述元件被气体贯穿流过,其中在所述气体中所包含的粉尘沉积在所述过滤元件上。对于每个壳体通常多个过滤元件来说,所述过滤元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通常分别处于水平的平面中。
所述输入管路如此通入到所述壳体中,使得流入到所述壳体中的流体具有径向的、也就是法向于壳体的纵轴线或者高度方向的速度分量,该速度分量无论如何大于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或者高度方向来伸展的轴向的速度分量。通常,所述轴向的速度分量在此能够忽略。简单来讲,转炉气体因此对常规的设备来说通常基本上沿着水平的方向流入到壳体中。
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于该壳体的运行状态的上端部之处或者附近,通常存在用于经过除尘的转炉气体的排出管路,所述经过除尘的转炉气体在所述过滤元件的上端部之处或者附近被取出。因此,所述转炉气体在流入之后沿着轴向方向通过壳体中的过滤元件向上流动,因此所述壳体中的转炉气体的主流动方向对应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
又相对于该壳体的运行状态,所述壳体通常在过滤元件的下方开始漏斗状地变细,在这个壳体区域中收集被过滤元件分离出来的粉尘并且最后将其向下从所述壳体中移除。在此,用于转炉气体的输入管路通常在这个变细部的上方通入。
所述壳体的圆的、尤其圆形的横截面提高了壳体的耐压强度。
背景技术
在用氧气对生铁进行精炼时,通过氧气使生铁的伴生元素氧化并且将其与铁分开。在将Si、Mn和P的氧化物以炉渣的形式从钢池中移除时,碳以气体形式作为一氧化碳CO从钢池中逸出。在从包括钢池的转炉中逸出的所谓的转炉气体中存在通过精炼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份额,其赋予转炉气体大的能函。通过化学转化为二氧化碳CO2这种方式、比如通过CO的燃烧或者通过借助于CO使金属氧化物还原的方式,能够后来获取这种能函。为此已知收集并且储存所述转炉气体。为此,对所述转炉气体进行除尘,比如借助于电滤尘器或者借助于织物过滤器进行初级除尘并且进行冷却。
所述初级除尘的除尘过程是断断续续的并且运行方式明显在气体及粉尘组成方面有别于彼此。由于所述转炉中的受压制的燃烧的过程,在金属的铁颗粒与CO/N2混合物一起被运送给气体净化装置的阶段之后(比如在吹炼阶段中)跟随着以下阶段,在所述阶段中主要将环境空气输送到气体净化装置中(比如在给转炉装料时、在吹炼中断时或者在出渣时)。
在借助于电滤尘器进行静电的除尘时,用相对的开销只能实现20-30 mg/Nm3的粉尘剩余含量的有限的分离程度。相对于此,用过滤用的分离器、比如用织物过滤器则在净气体中达到<5mg/Nm3含尘量的纯净度,其中在具有气体回收的过程中仅仅火炬阶段的期间的排放是关键的,在该火炬阶段中在火炬器中燃烧之后气体被排放到环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0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