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表面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9607.8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9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宫内顺也;山口浩平;石仓亮平;神谷启一郎;寺田纮树;内田和成;伊藤靖朗;豊田宏章;大岛骏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1/06;C21D8/00;C22C38/42;C22C3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常海涛;金小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耐高表面压部件由具有以下组成的钢构成,以质量%计该钢含有C:0.17%至0.23%、Si:0.80%至1.00%、Mn:0.65%至1.00%、P:0.030%以下、S:0.030%以下、Cu:0.01%至1.00%、Ni:0.01%至3.00%、以及Cr:0.80%至1.0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渗碳淬火层的表层C浓度以质量%计为0.70%至0.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被施加高表面压的状态下使用的诸如带式CVT(带式无级变速器)带轮之类的耐高表面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带式CVT中,如图6所示,通过在形成为环形环状(仅示出一部分)的钢条(金属条)200上并排布置多个钢制且为板状的元件(片)202而形成钢带204,并将该钢带204以环形环状的方式卷绕在如图7所示的凹槽宽度可变的一对带轮(初级带轮206及次级带轮208)之间,经由该钢带204而进行从初级带轮206向次级带轮208的动力传送。
具体而言,来自发动机的功率进入一个带轮(初级带轮)206,并被传送到另一个带轮(带轮),然后被输出。
此时,通过改变各带轮的凹槽宽度来改变各带轮的有效直径,并且连续无级地进行变速。
由于元件在高表面压下摩擦接触,因而形成CVT带轮(以下,有时简称为带轮)的凹槽侧表面的滑动表面(带轮表面)容易发生磨损。
因此,以往使用了这样的带轮,其是通过对使用JIS SCM420等钢种所构成的带轮进行渗碳淬火处理、再追加喷丸处理以提高表面硬度而得的(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然而,喷丸处理存在以下问题:制造成本高,另外所使用的投射材料会以污染物的方式残留于滑动表面,从而对带轮的滑动表面造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相对于本发明而言的现有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内容:使用含有预定量的Si和Cr的钢材来提高带轮滑动表面处的高温回火硬度。但是,这些专利文献中没有公开满足本发明的化学组成的实施例,与本发明是不同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8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2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70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上述情况作为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追加喷丸处理的情况下提高施加有高表面压的滑动表面的耐磨性的耐高表面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至[3]。
[1]一种耐高表面压部件,特征在于,由具有以下组成的钢构成,该钢以质量%计含有C:0.17%至0.23%、Si:0.80%至1.00%、Mn:0.65%至1.00%、P:0.030%以下、S:0.030%以下、Cu:0.01%至1.00%、Ni:0.01%至3.00%、Cr:0.80%至1.0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渗碳淬火层的表层C浓度以质量%计为0.70%至0.80%。
[2]一种耐高表面压部件,特征在于,在[1]中,上述钢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Nb:0.045%至0.065%、Al:0.030%至0.047%、N:0.015%至0.030%。
[3]一种耐高表面压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对由[2]中所记载的成分组成的钢构成的待加工材料进行热锻和机械加工以形成预定的部件形状之后进行渗碳处理,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9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