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利用近场无线通信互连的部件的单耳听力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4952.2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5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M·隆加;A·蒂芬奥;B·D·彼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北欧听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1/10;H04R5/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顾小曼 |
地址: | 丹麦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利用 近场 无线通信 互连 部件 听力 设备 | ||
1.一种单耳听力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60),容纳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连接到所述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用于执行近场无线数据通信的第一磁场天线(4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60)适于安装在所述单耳听力设备的用户的耳后,
第二壳体(110),容纳第二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116)和连接到所述第二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116)、用于执行近场无线数据通信的第二磁场天线(118),其中
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磁场天线(42)和所述第二磁场天线(118)的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第二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116)适于执行从所述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所述第二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116)中的一者向所述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所述第二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116)中的另一者的音频信号的近场无线数据通信,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10)容纳适于将音频信号转换成能够由用户的听觉系统接收的听觉输出信号从而使得用户听到声音的输出换能器(40),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10)适于安装在所述用户的外耳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10)容纳用于向由所述第二壳体(110)容纳的电路供电的能量存储装置(120),所述电路连接到用于无线接收由所述能量存储装置(120)存储的能量的所述第二磁场天线(118)。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所述单耳听力设备是包括听力损失处理器(36)的单耳助听器,所述听力损失处理器(36)配置为处理音频信号并补偿所述单耳助听器的用户的听力损失,并基于该音频信号向所述输出换能器(40)提供听力损失补偿音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场天线(42)和所述第二磁场天线(118)分别对准所述第一壳体(60)和第二壳体(110),由此,当所述第一壳体(60)和所述第二壳体(110)佩戴在所述用户耳朵处的预期操作位置以正常使用所述单耳听力设备时,与所述第一磁场天线(42)和所述第二磁场天线(118)在各自的所述第一壳体(60)和所述第二壳体(110)中的任意其他方向和位置时的相应输出信号相比,接收磁场天线(42,118)响应于由发送磁场天线(118,42)调制的接收磁场,输出最大幅度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场天线(42)包括第一线圈,并且所述第二磁场天线包括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位于所述单耳听力设备的第一壳体60和第二壳体(110)中,使得当所述第一壳体(60)和所述第二壳体(110)佩戴在所述用户耳朵处的预期操作位置以正常使用所述单耳听力设备时,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第二线圈的相应的中心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60)和所述第二壳体(110)佩戴在所述用户耳朵处的预期操作位置以正常使用所述单耳听力设备时,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相应的中心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者分别缠绕在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周围。
8.一种双耳听力系统,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耳听力设备作为第一单耳听力设备;和第二单耳听力设备,所述第二单耳听力设备包括:另一第一壳体(60),容纳另一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连接到所述另一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的另一第一磁场天线(42),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单耳听力设备和所述第二单耳听力设备的第一近场磁感应通信单元(44)和第一磁场天线(42)适于执行所述第一单耳听力设备和所述第二单耳听力设备之间的近场无线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北欧听力公司,未经大北欧听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49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