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4216.7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7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岩根伸之;堀内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485;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熔点为152℃以上且166℃以下的氟系粘结剂、比表面积为1000m2/g以上且1500m2/g以下的导电助剂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系聚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电池特性,研究作为电极的粘结剂使用低熔点粘结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提出,作为正极的粘结剂,使用熔点为165℃以下的聚偏氟乙烯(PVdF),从而具有高的空孔率,并且实现稳定的多孔结构的涂覆物层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53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21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0216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二次电池中,加热安全性不充分,因此期望可以得到良好的加热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得到良好的加热安全性的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具备如下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熔点为152℃以上且166℃以下的氟系粘结剂、比表面积为1000m2/g以上且1500m2/g以下的导电助剂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系聚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可以得到良好的加热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氟系粘结剂的DSC曲线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4为示出本申请的第2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申请的实施方以以下的顺序来说明。
1第1实施方式(层压型电池的例子)
2第2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1第1实施方式>
[电池的构成]
图1示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电池为所谓层压型电池,是将安装有正极引线11以及负极引线12的电极体20收纳到膜状的外装件10的内部而成的,使小型化、轻量化以及薄型化成为可能。
正极引线11以及负极引线12分别从外装件10的内部向外部、例如向同一方向导出。正极引线11以及负极引线12分别由例如Al、Cu、Ni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构成,分别成为薄板状或网状。
外装件10由使例如尼龙膜、铝箔以及聚乙烯膜依次贴合而成的矩形状的铝层压膜构成。例如以使聚乙烯膜侧与电极体20相对的方式配置外装件10,各外缘部利用熔接或粘合剂而彼此密合。在外装件10与正极引线11以及负极引线12之间插入用于抑制外部气体的侵入的密合膜13。密合膜13由相对于正极引线11以及负极引线12具有密合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而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4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