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音结构体及隔音单元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52984.9 | 申请日: | 201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白田真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E04B1/86;G10K11/16;G10K11/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香花;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 结构 单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利用亥姆霍兹共振的隔音结构体中,能够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隔音结构体及隔音单元。所述隔音结构体具备在内部形成空间且具有连通空间与外部的贯穿孔的壳体,并且通过空间及贯穿孔产生亥姆霍兹共振,当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观察时,在与空间侧的贯穿孔重叠的位置具有背面板,将贯穿孔的直径设为Φ,将从背面板至贯穿孔的空间侧的开口面为止的距离设为d时,满足d≤φ,且满足d≤6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结构体及隔音单元。
背景技术
亥姆霍兹共振作为具有容器内部空间(背面体积)及连通该空间与外部的贯穿孔的结构而所知。并且,还已知有确定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的下述式。
共振频率
c:音速,S:贯穿孔的截面积,V:容器的内部体积,L1:贯穿孔的长度+开口端校正距离
亥姆霍兹共振的机理为背面体积内的热力学绝热压缩膨胀作为弹簧而发挥作用,且贯穿孔内的空气作为质量而发挥作用的共振。在等效电路模型中,前者成为电导C,后者成为电感L。
在此,上述式中的L1为对贯穿孔的长度相加了开口端校正距离的值。在贯穿孔中,除了实际贯穿孔的长度以外,声音通过贯穿孔时贯穿孔周围的空气受到影响而存在贯穿孔的影响的区域也会在贯穿孔的外侧扩展,实际效力上产生如贯穿孔的长度变长那样的效果。该效果作为开口端校正而所知,将贯穿孔的实际测量值L0与有效长度L1的差分称为开口端校正距离。
以往,已知开口端校正距离依赖于贯穿孔的直径。开口端校正距离也依赖于边缘的有无,但已知成为贯穿孔的半径的1.2倍至1.5倍。作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的例子,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依赖于贯穿孔的直径及背面空间的直径的式。
已知将这种亥姆霍兹共振使用于吸音。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呈管状柱的形状,在该形状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具有中空部,围绕一周内侧面且具有连结中空部与比内侧面更靠内侧的空间的环状开口部的吸音体。该吸音体通过开口部的空气的质量及中空部的空气的弹簧性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而发挥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874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coust.Soc.Am.,101,4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汽车或电器中,越来越要求节省空间化。尤其利用了亥姆霍兹共振的隔音结构体为包含背面壁的结构,因此用作设备壁的情况较多,从而要求使厚度方向变薄。
然而,当为利用亥姆霍兹共振的隔音结构体时,消音的频率(共振频率)依赖于背面体积,因此不易减小背面体积,尤其在对低频的声音进行消音时,需要加大背面体积,因此存在不易实现小型化、薄型化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在利用亥姆霍兹共振的隔音结构体中,能够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隔音结构体及隔音单元。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结构。
[1]一种隔音结构体,其具备在内部形成空间且具有连通空间与外部的贯穿孔的框体,并且通过空间及贯穿孔产生亥姆霍兹共振,隔音结构体中,
当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观察时,在与空间侧的贯穿孔重叠的位置具有背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2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插入件的电子蒸汽烟装置
- 下一篇:窜缸混合气大气释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