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橡胶组合物以及橡胶交联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2387.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角替靖男;奥野晋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1/08 | 分类号: | C08G61/08;C08K3/04;C08K3/36;C08L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杨卫萍;刘继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烯烃 开环 共聚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橡胶 组合 以及 交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其包含来自单环的环状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降冰片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该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按照JIS K7121求出的外推玻璃化转变终止温度(Teg)与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Tig)的差(ΔTg)为30℃以下,重均分子量(Mw)为50000~10000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包含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橡胶组合物以及橡胶交联物,进一步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形成耐弯曲疲劳性、耐磨耗性、湿抓地性以及低发热性优异的橡胶交联物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得到的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背景技术
已知由单环的环状烯烃和降冰片烯化合物形成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可用于机械强度优异的橡胶。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由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的环戊烯和作为降冰片烯化合物的二环戊二烯的共聚物组合物形成的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优异。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由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的环戊烯和各种降冰片烯化合物的共聚物组合物形成的硫化橡胶作为轮胎用橡胶时低油耗性和湿抓地性优异。
然而,由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形成的硫化橡胶的机械强度、低油耗性、湿抓地性并不能说是充分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1221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330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形成耐弯曲疲劳性、耐磨耗性、湿抓地性以及低发热性优异的橡胶交联物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提供一种使用这样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得到的橡胶组合物和橡胶交联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研究中,首先着眼于单环的环状烯烃和降冰片烯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性的差异。明确了由于两者的聚合反应性的差异,导致所得到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单体的组成分布宽、分子量分布也宽,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难以控制。单体的组成分布虽然难以直接鉴定,但是能够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mg)时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Tig)与外推玻璃化转变终止温度(Teg)的差(ΔTg)来代替。即,单体的组成分布和分子量分布越宽,ΔTg越大。实际上,在对专利文献1、2所制造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时,结果很难说ΔTg足够小。
本发明人等进一步继续研究,结果还一并发现,当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单体的组成分布和分子量分布宽时,不能说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机械强度或低燃耗性、湿抓地性等性能。
本发明人等基于以上见解,发现通过将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Tig)和外推玻璃化转变终止温度(Teg)的差(ΔTg)、以及重均分子量(Mw)调节为所限定的范围,能够得到耐弯曲疲劳性、耐磨耗性、湿抓地性以及低发热性优异的橡胶交联物,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包含来自单环的环状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降冰片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该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的按照JIS K7121求出的外推玻璃化转变终止温度(Teg)和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Tig)的差(ΔTg)为30℃以下,重均分子量(Mw)为50000~1000000。
在本发明的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中,优选相对于上述环状烯烃开环共聚物中的全部重复结构单元,上述来自单环的环状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20~90质量%,上述来自降冰片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80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2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