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环杂5元环分子、p型半导体膜和电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1769.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3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松泽伸行;新井秀幸;笹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493/14 | 分类号: | C07D493/14;C07D495/14;C07D517/14;H10K85/60;H10K10/4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毅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环杂 分子 半导体 电子器件 | ||
本发明提供空穴迁移率更充分高的稠环杂5元环分子。一种稠环杂5元环分子,其在1分子中具有包含3个或5个杂5元环的8个芳香环,且上述8个芳香环具有1个或2个萘结构部,上述3个或5个杂5元环各自独立地选自噻吩环、硒吩环和呋喃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稠环杂5元环分子、p型半导体膜和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许多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半导体层(半导体膜)的形成材料的电子器件、特别是薄膜晶体管(TFT),其研究开发变得盛行。将有机材料用于半导体层有各种优点。例如,以无机非晶硅等作为基体的以往的无机薄膜晶体管需要350~400℃左右的加热工序,与此相比,有机TFT能够以50~200℃左右的低温加热工序来制造。因此,能够在塑料膜等耐热性更弱的基底上制作元件。此外,作为有机材料的优点,还可举出:能够用旋涂法、喷墨法、印刷等之类的容易的形成方法来形成半导体层,以低成本制造大面积的器件。
作为用于判断TFT的性能而使用的指标之一,有半导体层的载流子迁移率,为了提高有机TFT中的有机半导体层(有机半导体膜)的迁移率,进行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中,作为主要着眼于形成有机半导体层(有机半导体膜)的有机材料的分子的研究,有例如使用了具有在1分子中稠合了包含2个噻吩环的4个~9个芳香环的结构的稠环噻吩分子的研究(专利文献1~3)、以及使用了具有在1分子中稠合了包含4个噻吩环的8个~13个芳香环的结构的稠环噻吩分子的研究(专利文献4)等。这样,得到具有良好特性的有机半导体及其膜关系着电子器件的性能提高。因此,用于进一步提高有机半导体及其膜的特性的研究成为必要。
另外,作为稠环噻吩分子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特别是苯并噻吩并苯并噻吩(BTBT)及其衍生物(C8-BTBT)作为载流子迁移率高的材料广为人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50474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152889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318452号
专利文献4:欧洲专利公开第3050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等发现,就以往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而言,产生了如以下所示的新问题。以往已知的稠环噻吩分子的空穴迁移率称不上充分高,因此无法得到工作速度充分高的电子器件。具体而言,BTBT及其衍生物等分子系材料的空穴迁移率至多为5~10cm2/Vs左右。该情况下,就栅极长为10μm的元件而言,只能得到1MHz左右的工作速度。用涂敷法能够形成的几乎是下限的栅极长为1μm,即使是这样的元件,也只能得到10MHz左右的工作速度。因此,为了实现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s)中需要的100MHz左右的工作速度,要求具有更高的空穴迁移率的有机半导体材料。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空穴迁移率更充分高的稠环杂5元环分子、包含该稠环杂5元环分子的p型半导体膜、以及使用了该p型半导体膜的电子器件。
本公开为一种稠环杂5元环分子,其在1分子中具有包含3个或5个杂5元环的8个芳香环,且上述8个芳香环具有1个或2个萘结构部。本公开为一种稠环杂5元环分子,其中,3个或5个杂5元环各自独立地选自噻吩环、硒吩环和呋喃环。本公开提供包含该稠环杂5元环分子的p型半导体膜、以及使用了该p型半导体膜的电子器件。
本公开的稠环杂5元环分子显示出更充分高的空穴迁移率,因此包含该稠环杂5元环分子的p型半导体膜可以使电子器件的频率特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使用了本公开的稠环杂5元环分子的晶体管的基本结构的一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1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
- 下一篇:活性药物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