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支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9701.5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雅文;岩崎清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15 | 分类号: | A61B5/0215;A61B5/02;A61B5/349;A61B5/352;A61B5/355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肖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血性 心脏病 诊断 支援 系统 | ||
诊断支援系统(10)具备:压力数据获取单元(11),获取包括狭窄近端部(A1)处的近端部压力(Pa)以及狭窄远端部(A2)处的远端部压力(Pd)的压力数据;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数据获取单元(12),获取包括狭窄远端部(A2)附近的局部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数据;以及运算处理单元(14),根据这些各数据,在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适当的定时求出近端部压力(Pa)与远端部压力(Pd)的压力比(Pa/Pd)。在运算处理单元(14)中,使压力数据与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数据在时间上对应,并且根据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数据的波形,推测在血管阻力低的状态下稳定的解析对象时间(T),抽取解析对象时间(T)的压力数据,根据压力数据来求出压力比(Pa/P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别测定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狭窄近端(proximal)部和狭窄远端(distal)部的冠状动脉内压而求出这些狭窄近端部与狭窄远端部的压力比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指标的诊断支援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在血管内的阻力值的影响少的定时求出所述压力比,从而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有用的诊断支援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脏病的适当的治疗判断,重要的是评价有无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不足的心肌缺血。当进行在没有心肌缺血的病变血管内进行支架置入等治疗时,不仅没有好处,而且有可能因支架再狭窄、抗血小板剂内服所致的出血性事件的增加等而使预后恶化。
因而,作为能够在心脏导管时进行的缺血诊断,已知有使用被称为压力导丝的附带压力传感器的冠状动脉插入用引导导丝而计算被称为心肌血流预备量比(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瞬时血流预备量比(iFR: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的诊断指标来判断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所述FFR为在通过向患者提供药剂而使微小血管阻力下降的状态下求出的指标,被定义为作为冠状动脉内的狭窄病变的上游侧的狭窄近端部的压力(近端部压力)Pa与作为其下游侧的狭窄远端部的压力(远端部压力)Pd的压力比Pd/Pa。在该FFR低于0.80或者0.75的情况下,被判断为有心肌缺血,被当作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等治疗的基准。
另一方面,所述iFR被设为不对患者提供药剂而在安静时血管内的阻力值一般被认为低的心脏的舒张中期至末期(WFP:Wave free period)的所有的压力比Pd/Pa的平均值,例如,在该iFR低于0.89的情况下被判断为有心肌缺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89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8-500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所述FFR作为指标的诊断手法中,为了使微小血管阻力值下降,将腺苷、盐酸罂粟碱等药剂提供给被检者,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在阻力血管最大限度地舒张并使血管阻力大致均匀的最大充血状态的状态下求出所述压力比Pd/Pa。然而,腺苷有可能会引发哮喘,所以有哮喘病史的患者难以使用,另外包括摄取咖啡因后,对于一部分患者药效有可能减弱,需要确认是否充分地得到最大充血状态。进而,盐酸罂粟碱存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在欧美不被使用。以上,近来除了有基于血管造影图像的诊断的需求之外,还有针对用于不提供前述药剂而适当地进行支架置入等治疗判断的压力比Pd/Pa的导出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将所述iFR作为指标的诊断手法中,与前述FFR的情况不同,无需事先将药剂提供给患者,所以不产生该药剂提供所引起的前述问题。然而,根据本发明者们的研究,发现在iFR中,有可能根据患者在所述WFP中血管内阻力值仍未充分地下降,有可能无法达成缺血性心脏病的合适的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未经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9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