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9546.7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内伊奇·斯特拉夫尼克;大卫·佩查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特斯(德卡尼)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F16F9/516;F16F9/19;F16F9/32;F16F9/34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斯洛文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改进 | ||
一种活塞气缸式阻尼器,该活塞气缸式阻尼器具有容纳阻尼流体的气缸(12),并且气缸(12)中安装有沿着线性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组件(10),其中,该活塞组件(10)将该气缸(12)分为两个单独的腔室(A、B)。机构被提供用于控制该腔室(A、B)之间的阻尼流体流动,该控制机构包括相对于该活塞组件(10)轴向可移动的密封元件(17)。该活塞组件(10)包括用于限制该密封元件(17)的该相对轴向运动的端部挡块(19、20),该密封元件(17)的作用是与该端部挡块中的第一端部挡块(20)接合,以将阻尼流体的流动限制到该活塞组件中的受限通路。该第一端部挡块(20)被提供为单独的部件。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气缸式阻尼器,所述活塞气缸式阻尼器具有容纳阻尼流体的气缸,并且所述气缸中安装有沿着线性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组件,其中,所述活塞组件将所述气缸分为两个单独的腔室,机构被提供用于控制所述腔室之间的阻尼流体的流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活塞组件轴向可移动的密封元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相对轴向运动的端部挡块,所述密封元件的作用是与所述端部挡块中的第一端部挡块接合,以将阻尼流体的流动限制到所述活塞组件中的受限通路,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挡块被提供为单独的部件。
通过示例的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阻尼器的活塞组件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图1的阻尼器的垫圈的替代形式的详细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的替代形式,以及
图5a和图5b示出了图4的阻尼器的活塞组件在组装阶段的一部分。
图1中看到的阻尼器是一种具有活塞组件10、活塞杆11和细长气缸12的线性活塞气缸式阻尼器。气缸12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一端12a封闭。它容纳阻尼流体,例如,油或硅树脂。活塞杆11被安装成沿着其纵向轴线x相对于气缸12进行线性往复运动。活塞杆11的自由端11a伸出气缸12的另一端12b,该另一端12b由盖组件13封闭。盖组件13为活塞杆11的滑动安装提供支撑并具有适当的密封件14以防止阻尼流体从气缸12中泄漏出来。
活塞杆11延伸到气缸12的内部,在此其内端11b接合活塞组件10。活塞杆11的内端11b容纳在活塞组件10的沉孔15中。这有助于为活塞杆11的内端11b提供横向支撑,并在其沿轴线x的往复运动中对其进行引导。活塞杆11的内端11b处的颈环16提供环形反应表面,以帮助分散传递至活塞组件10的载荷。颈环16可以与活塞杆一体形成,例如,通过冲压形成,或者它可以单独形成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连接。
活塞组件10将气缸12的内部划分为两个单独的腔室,在图1中分别为上腔室A和下腔室B,并且包含用于使两个腔室之间的阻尼流体受控流动的路径。活塞组件10带有环形密封件17,该环形密封件在此为O形环的形式。这有效地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过活塞组件10的机构。密封件17松弛地套设在活塞组件10的主体18上,从而可以相对于该主体18自由地轴向移动。处于轴向间隔关系的凸缘19和垫圈20捕获活塞组件主体18上的密封件17,并为其相对轴向运动提供了限位挡块。密封件17的外径被选择以使该密封件17与气缸12的孔21可滑动地密封接合。活塞组件10的主体18具有与垫圈20相邻的向外张开部分22,其外径略大于密封件17的内径。
当活塞杆11的自由端11a受到趋于压缩阻尼器的冲击时,冲击力将通过颈环16传递到活塞组件10,以将其驱动到气缸12中。这将使垫圈20,还有活塞组件主体18的张开部分22与密封件17密封接合。这有效地密封了围绕活塞组件10外部的间隙,留下通过活塞组件的路径成为阻尼流体流出下腔室B的唯一可能路线。通过对路径所呈现的限制量进行控制,可以调整流经活塞组件10的流量,以使阻尼器将对活塞杆向内运动产生所需的阻尼阻力量。这是阻尼器的工作冲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特斯(德卡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泰特斯(德卡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9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焊剂组合物、焊膏、钎焊接合部和钎焊接合方法
- 下一篇:信息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