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4947.3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中堤贵之;饭田一博;福井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4/13;H01M4/505;H01M4/525;H01M10/0567;H01M10/056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电解质包含溶剂、溶解于溶剂的锂盐和覆膜形成化合物。覆膜形成化合物具有碳‑碳间的不饱和键和氟。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锂、氧、碳和氟的覆膜覆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随着充放电,一部分包含非水溶剂与锂盐的电解质可以不可逆地反应。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将三氟甲基马来酸酐添加于电解液,从而通过形成于负极表面的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覆膜来抑制负极表面上的不可逆反应。一般而言,SEI覆膜具有锂离子透过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76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正极侧,在通常的充放电反应中,通过电解质中所含的添加剂等的氧化反应而能够在正极表面形成覆膜。但是,通过氧化反应而形成的覆膜的锂离子传导性低,容易增大内部电阻。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电解质包含溶剂、溶解于上述溶剂的锂盐和覆膜形成化合物,上述覆膜形成化合物具有碳-碳间的不饱和键和氟,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锂、氧、碳和氟的覆膜覆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组装工序,组装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二次电池;以及覆膜形成工序,将上述正极浸渍在包含具有碳-碳间的不饱和键和氟的覆膜形成化合物与锂盐的溶液中,用通过上述覆膜形成化合物的还原分解形成的覆膜覆盖上述正极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上述侧面,可以得到在正极表面具有锂离子传导性优异且具有高耐氧化性的覆膜的二次电池。由此,可实现内部电阻低、具有高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
尽管本发明的新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涉及结构和内容两方面,通过结合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且对照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说明,应当可以更好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立体图。
图2为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二次电池示出各充放电循环中的容量维持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电解质包含溶剂、溶解于溶剂的锂盐和覆膜形成化合物。覆膜形成化合物具有碳-碳间的不饱和键和氟(以下也称为CC不饱和键。)。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锂、氧、碳和氟的覆膜覆盖。
包含锂、氧、碳和氟的覆膜的锂离子传导性优异且具有高耐氧化性。我们认为,通过使覆膜包含锂,从而锂转移电阻降低。另外认为,通过使覆膜包含氟,从而覆膜的耐氧化性提高。通过用上述覆膜覆盖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从而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低且具有高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4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