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42666.4 | 申请日: | 201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3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将伦;山田和弘;榎洋行;片山彩香;奥村信弥;三浦康雄;河野弘和;森弘真司;田中雄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D13/60 | 分类号: | F16D13/60;F16D25/063;F16D25/063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传递 装置 |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自动变速器(1))包括鼓(30),鼓的动力传递部(35)由连结第一环状部(31)和第二环状部(32)的多个连结部件(36)构成,各连结部件具有第一杆状连结部(36a)、第二杆状连结部(36b)以及中间连结部(36c),第一杆状连结部(36a)与第一环状部相连结且从第一环状部朝向第二环状部延伸,第二杆状连结部(36b)在鼓的周向和轴向上与第一杆状连结部错开设置,并且与第二环状部相连结且从第二环状部朝向第一环状部延伸,中间连结部(36c)连结第一杆状连结部的靠第二环状部侧的端部和第二杆状连结部的靠第一环状部侧的端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包括传递旋转方向上的动力的圆筒状的鼓。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包括摩擦接合元件(制动器或离合器)。该摩擦接合元件具有传递旋转方向上的动力的圆筒状的鼓(制动鼓或离合鼓)。在该鼓上,安装有多个摩擦板,上述摩擦板例如与安装在离合器毂上的多个摩擦板嵌合,由此使摩擦接合元件接合。
在上述鼓的周侧壁上,有时形成有多个孔。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在包括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来自变速器的动力被传递给副轴驱动齿轮,支承部件支承该副轴驱动齿轮且该副轴驱动齿轮可自由旋转,该支承部件具有圆筒状的鼓部,该鼓部作为将变速器的旋转元件连接到变速器壳体上而使其不可旋转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制动鼓发挥作用,在该鼓部上形成有多个孔。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70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摩擦接合元件的鼓是直径相对较大的重物,因此惯性较大,其结果是,存在变速时间较长的问题。此外,在自动变速器中,通常设有多个摩擦接合元件,因此存在自动变速器整体的重量增加而导致车辆燃料经济性下降的问题。尤其是FR车,摩擦接合元件的鼓往往在轴向上较长,因而强烈要求减小鼓的重量和惯性。
于是,能够想到通过像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鼓的周侧壁上形成孔,来减小鼓的重量和惯性。
然而,仅靠在鼓的周侧壁上形成孔来减小鼓的重量和惯性是有限的,需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善。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就像自动变速器那样包括传递旋转方向上的动力的圆筒状鼓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而言,可大幅度减小该鼓的重量和惯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下面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传递旋转方向上的动力的圆筒状的鼓,所述鼓具有第一环状部、第二环状部以及动力传递部,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二环状部各自位于该鼓的在轴向上相互分离开的两个部位,所述动力传递部在该第一环状部与该第二环状部之间,传递输入到该第一环状部或该第二环状部的所述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由布置在所述鼓的中心轴的周围且连结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二环状部的多个连结部件构成,各所述连结部件具有第一杆状连结部、第二杆状连结部以及中间连结部,所述第一杆状连结部与所述第一环状部相连结且从该第一环状部朝向所述第二环状部延伸,所述第二杆状连结部在所述鼓的周向和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杆状连结部错开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二环状部相连结且从该第二环状部朝向所述第一环状部延伸,所述中间连结部连结所述第一杆状连结部的靠第二环状部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状连结部的靠第一环状部侧的端部。
根据上述构成方式,鼓的位于第一环状部和第二环状部之间的动力传递部由具有第一杆状连结部、第二杆状连结部以及中间连结部的多个连结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连结部件的数量,由此可大幅度地减小鼓的重量和惯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26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