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套筒和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42665.X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A·维尼斯托夫;A·朗格尼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碳连接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史婧;王玮 |
| 地址: | 瑞士费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系统 | ||
1.一种用于锚系统(1)的锚套筒(100),所述锚系统适合于锚固复合受拉构件(300),所述锚套筒包括:
a. 套筒基体(101),其具有:
接收开口(105),其被配置成接收锚主体(200)并从套筒前开口(121)延伸到套筒后开口(131),所述套筒前开口(121)布置在套筒前端(120)处,所述套筒后开口(131)布置在套筒后端(130)处,
b. 所述套筒基体(101)至少部分地由包括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料制成,所述增强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缠绕在所述接收开口(105)周围,
其中,套筒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平截头体状形状,平截头体具有抛物线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具有基本旋转对称的形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接收开口(105)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套筒内表面(110),所述套筒内表面(110)被构造成接触锚主体(200)的外表面(210)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内表面(11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平截头体状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前开口(121)的直径(Df)小于所述套筒后开口(131)的直径(Dr)。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中的纤维体积比在所述套筒前端(120)和所述套筒后端(130)之间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取向在所述套筒前端(120)和所述套筒后端(130)之间在套筒基体(101)中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具有第一杨氏模量(YM1)的纤维的第一部分布置在距所述套筒内表面(110)第一距离(D1)处,并且具有第二杨氏模量(YM2)的纤维的第二部分布置在距所述套筒内表面(110)第二距离(D2)处,所述第一距离(D1)小于所述第二距离(D2),并且所述第一杨氏模量(YM1)小于所述第二杨氏模量(Y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包括至少一层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套筒基体(101)的纵向轴线(Az)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的壁厚(Tw)在所述套筒前端(120)和所述套筒后端(130)之间基本恒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的壁厚(Tw)在所述套筒前端(120)和所述套筒后端(130)之间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包括至少一层编织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包括至少一层机织纤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套筒基体(101)包括向所述套筒基体(101)施加外力的第一力施加装置(14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锚套筒(100),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装置(140)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套筒基体(101)的增厚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碳连接股份公司,未经碳连接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26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