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根据两次爆震之间的持续时间应用点火提前降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1143.8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4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菲利克斯·加利恩;塞巴斯蒂安·布雷诺;斯欧苔姆·赫拉厄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52 | 分类号: | F02P5/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翟卫华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两次 之间 持续时间 应用 点火 提前 降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发动机运行期间检测到第一爆震(Cl1、Cl2、Cl5)之后对热机应用预定标称的第一值(Deg n)的补救性点火提前降级(DegAV)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从检测到第一爆震(Cl1、Cl2、Cl5)开始的预定的第一时间间隔(T1s)内未检测到第二爆震(Cl3)时,中止补救性点火提前降级(DegAV)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了两次连续爆震之间的持续时间而在检测到爆震时对热机应用补救性点火提前降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多种用于校正施加到热机的点火提前以避免爆震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基于一次性提前撤回,以在检测到爆震时消除爆震并实施提前的校正。然而,该校正的应用中存在多样性,该多样性根据所实施的选择产生优点和缺点。
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点火提前校正方法。第一种方法确定在下一循环中要应用的最终提前,而第二种方法确定所谓的基本提前,即最佳点火提前和爆震极限提前之间的最小值。逐个气缸地管理该提前的校正和应用。
第一种类型的点火提前校正方法的优点是非常安全,然而其缺点是导致消耗和性能损失,这些损失是由于点火提前的不合理的定期撤回所导致的。
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在消耗和发动机性能方面更有效,而缺点是安全性较差,特别是在校正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安全性较差。
两种类型的点火提前校正方法各自都具有不允许进行优化调整的共同的缺点,它们的调整缓慢且不实际。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检测到爆震的情况下,直接采取补救性措施以停止异常燃烧现象并保护发动机。该补救性措施在于,将点火提前降低一个值,该值可根据转速和爆震的强度进行校准。
在每次检测到爆震时采取补救性措施不是最佳的。实际上,如果在实际上没有爆震的情况下错误检测到爆震,则将实施提前的降级。另外,爆震是可以在不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自行平息的现象。因此,不一定总是需要实施提前的降级以停止爆震。
文献FR-A-3 049 010描述了一种用于校正点火提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种模式:在检测到爆震时的补救性校正,以及补充预防性校正的适应性校正。这种适应性校正属于一种学习过程。该适应性校正的使用旨在减少补救性处理。
通过学习的概念,每次检测到爆震时不会进行系统地干预,并且因此不会立即保护经受爆震的发动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出现爆震时应用补救性点火提前降级调整成仅在爆震现象持续的情况下才实施。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发动机运行期间检测到第一爆震之后用于对热机应用预定标称的第一值的补救性点火提前降级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从检测到第一爆震开始的预定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第二爆震时,中止补救性提前点火降级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实现对导致爆震的条件的尽可能贴切的校正,因此,如果不需要,则不进行校正。本发明在所应用的补救性校正中考虑了两次连续爆震之间的时间间隔。目的在于,尽可能精确地校正点火提前,以保护发动机并且不会过度降低油耗。
通过仅当爆震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不能自行平息并且不能自然地遵守每10秒1次爆震时才应用提前降级,本发明优化了在检测到爆震的情况下的补救性措施。该补救性措施是根据检测到爆震的时刻来调整。
当检测到爆震时,倒计时被激活,并且不应用任何补救性措施。如果在倒数计时结束之前检测到第二爆震,则应用提前降级以使爆震平息。应用的提前降级取决于转速、负载、爆震强度和自计数器激活以来经过的时间。因此,进行的校正得到优化以限制对发动机效率的影响,同时保护发动机免受爆震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1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