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性内窥镜的罩和内窥镜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9269.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1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桂太郎;高木克典;永安武;竹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莱技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长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12;A61B1/12;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性 内窥镜 单元 | ||
用于覆盖在顶端设有观察窗部(14)的硬性内窥镜(10)的外周面的周向局部的罩(20)具备:外侧罩构件(22),其覆盖硬性内窥镜(10)的外周面的周向的局部,并且具有挠性;以及管状构件(26),其设于外侧罩构件(22)的内侧,应从硬性内窥镜(10)的基端侧向该硬性内窥镜(10)的观察窗部(14)供给的清洗用流体在该管状构件的内部流动,通过使外侧罩构件(22)弯曲,从而将该外侧罩构件(22)安装于硬性内窥镜(10)的外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硬性内窥镜的外周面的罩、以及由硬性内窥镜和罩构成的内窥镜单元,在该硬性内窥镜的顶端设有保护用于拍摄患部的物镜的观察窗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在胃的检查、其手术中使用以胃摄像机为代表的内窥镜(软性内窥镜)。另外,在使胸部开口而进行的手术中使用胸腔镜的情况、在使腹部开口而进行的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的情况较多(以下,称为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下手术由于其微创性、良好的整容性而迅速地普及,以胃癌手术、大肠癌手术为主要对象在外科手术整体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然而,上述的胸腔镜、腹腔镜等被称为硬性内窥镜,在这样的硬性内窥镜的顶端,设有用于拍摄患部的物镜,并且设有保护物镜的观察窗部。
在进行使用上述的胸腔镜、腹腔镜等硬性内窥镜的手术期间,频繁地发生设于硬性内窥镜的顶端的观察窗部被血液、脂肪等污染、此外产生模糊的情况。因此,为了观察窗部的清洗或清洁而不得不暂时中断手术,存在手术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更详细地说明的话,使用硬性内窥镜的手术所需要的信息仅为利用该硬性内窥镜得到的图像(视觉)信息,手术中的模糊、由血液、脂肪等对观察窗部的污染会妨碍手术安全实施。因此,手术中需要将硬性内窥镜暂时取出到体外并且清洗,但那样所需要的时间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有可能对于患者造成较大负担、或者发生无法预期的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将在患者的体内向硬性内窥镜的观察窗部供给生理盐水等清洗液、用于吹掉该清洗液的空气那样的清洗装置(具体地,是长条状的管)安装于硬性内窥镜的外周面,由此,即使不将硬性内窥镜取出到体外也能够进行观察窗部的清洗。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207962号公报(JPH05207962A)、日本特开平6-269388号公报(JPH06269388A)以及日本特许第4960076号(JP4960076B)中,公开了将清洗液、空气的供给通路设于硬性内窥镜的内部的技术。然而,由于硬性内窥镜向患者的体内插入,因此要求在使用前进行充分的杀菌,但在内部设有清洗液、空气的供给通路的硬性内窥镜中,由于构造变得复杂,因此存在不能够充分地进行供给通路的内部等的杀菌的问题。另外,在将清洗液、空气的供给通路设于硬性内窥镜的内部的情况下,存在该硬性内窥镜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许第5368511号(JP5368511B)、日本特开平6-189893号公报(JPH06189893A)、日本特许第5373732号(JP5373732B)、以及日本特开平10-043131号公报(JPH10043131A)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清洗用护套套在硬性内窥镜上,并且使清洗液、空气在形成于清洗用护套的内表面与硬性内窥镜的外周面之间的流路流动,来进行观察窗部的清洗。然而,在日本特许第5368511号(JP5368511B)、日本特开平6-189893号公报(JPH06189893A)、日本特许第5373732号(JP5373732B)、以及日本特开平10-043131号公报(JPH10043131A)所公开的内窥镜单元中,由于在形成于清洗用护套的内表面与硬性内窥镜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整体充满清洗液,因此存在使清洗液的供给停止的情况的反应变慢的问题。另外,存在由于残留于清洗用护套的内表面与硬性内窥镜的外周面之间的清洗液的残液而有可能发生液体滴下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莱技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长崎大学,未经拓莱技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长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92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