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热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保冷用具、物流包装容器、人体冷却用具、冰箱及食品保冷用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37078.1 | 申请日: | 2019-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本并哲;香村胜一;内海夕香;势造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A23L3/00;B65D81/18;F25D3/00;F25D16/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 |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热 蓄热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用具 物流 包装 容器 人体 冷却 冰箱 食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保冷性能且过冷却得到抑制的潜热蓄热材料。潜热蓄热材料包括:构成季铵盐的季铵离子和第一阴离子、水、碳酸钙,季铵盐是能够与水形成水包合物的物质,季铵盐与水的组成比为至少能提供水包合物的组成比,相对于从潜热蓄热材料中除去上述碳酸钙后的水溶液的质量,碳酸钙的添加率高于在从潜热蓄热材料中除去碳酸钙后的水溶液的融解开始温度下,碳酸钙对水溶液的溶解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热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保冷用具、物流包装容器、人体冷却用具、冰箱及食品保冷用具。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第2018-109550号主张优先权,并且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运输为了保持质量而需要进行温度管理的商品等时,被管理在商品对应的温度范围。例如,在输送食品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食品的鲜度,要求以适当的温度进行保管、管理、运输。
一般而言,食品的运输由生产者收集各种食品,将它们按顾客区分开后配送来进行。在该过程中,会在冷藏室(仓库)中保管食品。
另一方面,在运输期间在没有电气设备的场所进行保管、在没有电气设备的车辆中进行运输的情况下,通常将食品与蓄冷材料一起放入具有隔热性的容器内,利用蓄冷材料进行保冷。
作为这样的蓄冷材料的材料,已知有季铵盐的半水包合物(例如专利文献1)。季铵盐的半包水合物是非可燃性的,且对人体的影响小,因此是有用的。
然而,使用了季铵盐的半水包合物的蓄冷材料在凝固时容易发生过冷却,会有即使蓄冷材料达到融解开始温度也不会凝固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课题,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抑制或防止使用了季铵盐的半水包合物的蓄热材料(蓄冷材料)的过冷却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中,记载了在包含季铵盐的水溶液中添加有磷酸氢二钠的蓄热材料(蓄冷材料)。
在含有这样的季铵盐和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中,与不添加磷酸氢二钠的情况相比,冷却时季铵盐的半包水合物生成或生长的速度增加。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或防止使用了季铵盐的半水包合物的蓄热材料的过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912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214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中,确认了磷酸氢二钠在4~12℃的温度范围内对含有季铵盐的水溶液具有可溶性。这种情况下,季铵盐的阴离子与磷酸氢二钠的阴离子交换,会有减少目标季铵盐或生成其它季铵盐的担忧。由此,在这种蓄热材料中,会有蓄热量(潜热量)的减少、目标季铵盐的半水包合物的融解开始温度降低的问题。因此,这种蓄热材料存在蓄热性能(保冷性能)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维持保冷性能并且过冷却得到抑制的潜热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潜热蓄热材料的保冷器具、物流包装容器、人体冷却用具、冰箱和食品保冷用具。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保冷性能”通过“融解开始温度”和“潜热量”来评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潜热蓄热材料,其包括:构成季铵盐的季铵离子和第一阴离子;水;碳酸钙,季铵盐是能够与水形成水包合物的物质,季铵盐与水的组成比为至少能提供水包合物的组成比,相对于从潜热蓄热材料中除去上述碳酸钙后的水溶液的质量,碳酸钙的添加率高于在从潜热蓄热材料中除去碳酸钙后的水溶液的融解开始温度下,碳酸钙对水溶液的溶解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7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