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发酵产生组胺的经改造的生物合成途径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36608.0 | 申请日: | 2019-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C·A·特雷西韦尔;A·G·希勒;M·S·西迪基;S·M·埃德加;N·赫尔曼;M·S·侯赛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默尔根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N15/79;C12N9/04;C12N9/10;C12N9/80;C12P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吴溪;张广育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发酵 产生 组胺 改造 生物 合成 途径 | ||
1.一种表达非天然的组氨酸脱羧酶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产生组胺。
2.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包括一种或多种上游组胺途径酶的提高的活性,所述提高的活性为相对于对照细胞的提高。
3.权利要求2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上游组胺途径酶选自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磷酸核糖基-ATP焦磷酸酶、磷酸核糖基-AMP环化水解酶、5’ProFAR异构酶、咪唑-甘油磷酸合酶、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组氨醇-磷酸氨基转移酶、组氨醇-磷酸磷酸酶、组氨醇脱氢酶和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
4.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包括一种或多种消耗一种或多种组胺途径前体的酶的降低的活性,所述降低的活性为相对于对照细胞的降低。
5.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额外地表达反馈失调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反馈失调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6.一种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包括用于表达非天然的组氨酸脱羧酶的方式,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产生组胺。
7.权利要求6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还包括用于表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反馈失调的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方式。
8.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包括真菌细胞。
9.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非天然的组氨酸脱羧酶包括与来自色杆菌属种LK1或来自鲍氏不动杆菌菌株AB0057的组氨酸脱羧酶具有至少70%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的组氨酸脱羧酶。
10.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为细菌细胞。
11.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包括一种或多种上游组胺途径酶的提高的活性,所述提高的活性为相对于对照细胞的提高,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上游组胺途径酶包括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和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的培养物。
13.权利要求12的培养物,其中所述培养物包含水平为至少20mg/L培养基的组胺。
14.培养根据权利要求1的经改造的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适合产生组胺的条件下培养所述细胞。
15.使用经改造以产生组胺的微生物细胞来制备组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微生物细胞中表达非天然的组氨酸脱羧酶;
(b)在适合的培养基中,在允许微生物细胞产生组胺的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细胞,其中所述组胺被释放到培养基中;和
(c)从培养基中分离组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默尔根公司,未经齐默尔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66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