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理智能警报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34509.9 | 申请日: | 2019-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4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J.门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23/00 | 分类号: | G08B23/00;G08B29/00;G08B2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邓亚楠 |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智能 警报 系统 方法 | ||
一种用于管理电气系统中的智能警报的方法,包括处理来自由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至少一个智能电子设备捕获或导出的电能相关信号的或从所述电能相关信号导出的电气测量数据,以识别电气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电力事件或响应于任何识别的电力事件而触发的警报。可以聚聚与识别的电力事件和识别的警报相关的信息,可以根据聚集信息识别相关事件和/或警报管理组和/或相关事件和/或警报时段。可以响应于识别的事件管理组和/或识别的事件和/或警报时段而触发、避免或延迟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本文还提供了用于管理智能警报的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4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652,844、2018年12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785,291和2019年1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788,532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地涉及智能警报,更具体地,涉及与管理电气或电力系统中的智能警报相关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不断变化的电能世界使得例如在至关紧要的电力环境(如医院、数据中心、机场和制造设施)中优化电力可靠性、电能成本和运行效率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由于电子控制设备的增加,公用电网变得更加动态,设施配电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对电能质量问题更加敏感,从而威胁到网络的稳定性。竞争压力和环境法规正推动人们对能效和业务可持续性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专门设计的新数字工具,以能够更快地应对与电气/电力系统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相关的机遇和风险。
电能质量扰动是意外业务停机时间和设备故障/损坏/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据一些估计,30-40%的业务停机时间是由电能质量扰动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使公司损失大约年收入的4%。电能质量扰动可能对设备造成的有害影响包括设备组件(例如电动机、电容器、电缆、变压器等)过热、加速磨损、设备组件过早老化、故障和误操作以及错误的断路器或继电器操作。
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经济影响可以包括增加的电能费用、附加的财务处罚(例如,因电力中断造成的处罚)以及对环境的潜在有害影响(例如,增加的碳足迹)。电能质量扰动也可能不利地导致与需求相关的费用增加、电气/电力系统损耗增加以及电压降增加。受电能质量扰动影响的领域的三个示例包括:正常运行时间、资产状况和能效。例如,由于电压凹陷(sag)、中断和/或欠电压/过电压情况而导致的电气装置有意或无意地停止运行,可能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此外,由谐波、电压隆起(swell)或瞬变引起的电路扰动跳闸也可能导致正常运行时间减少。资产(如电缆、变压器、电容器组等。)可能会受到电能质量扰动或条件的不利影响。例如,设备过热、设计特性的意外变化和/或使用寿命缩短只是电能质量异常造成的一些影响。最后,电能的有效利用也受到电能质量扰动的影响。
根据特定示例,电容器组可能受到电能质量扰动(例如谐波)的影响,电能质量扰动表征为电压和/或电流信号的稳态失真。来自电弧炉、电气化铁路、基于晶闸管的电压和频率修改设备的非线性电力负载已经成为电网中的主要谐波源。这些系统向电力系统注入大量谐波电流,导致电网中的基本电流信号的失真。谐波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对电容器组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增加功率损耗、产生谐波谐振、增加谐波电流以及通过额外加热减少电容器组的使用寿命)。
正确收集和解释事件、警报、电能质量数据和其他与系统相关的数据(例如,来自制造过程SCADA、建筑管理系统(BMS)和用户交互的上下文数据、用户定义的优先级等)可以允许企业和电能提供商从收集的事件中判别有用的信息、改善电气/电力系统操作、恢复时间和效率、以及限制电能质量扰动和电气/电力系统或设施上的其他不良条件的有害影响。电能采购经理可以使用电能质量数据来识别和避免处罚或修改/更新电能合同。同样,维护工程师可以使用电能质量数据来正确诊断设备问题,改进根本原因分析,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电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4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抗微生物融合蛋白
- 下一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和锂二次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