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体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33423.4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沃特博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1B7/08;H04B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 11627 | 代理人: | 孙秀武 |
| 地址: | 德国菲***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差分的通信信号的导体装置(100、200、300、400、500),其中所述导体装置(100、200、300、400、500)具有:导体基座(101、201、301、401、501);一定数目的配对第一导体(103、104、203、204、303、304、322、323、326、327、403、503、504、522、523、526、527、536、537),其中所述第一导体(103、104、203、204、303、304、322、323、326、327、403、503、504、522、523、526、527、536、537)中各两个第一导体在其端部上彼此电耦合;以及一定数目的的配对的第二导体(105、106、205、206、305、306、324、225、328、329、405、506、507、524、525、528、529、538、539),其中所述第二导体(105、106、205、206、305、306、324、225、328、329、405、506、507、524、525、528、529、538、539)中的各两个第二导体在其端部上彼此电耦合,并且其中作为导体束(102、302、320、321、502、520、521、535)相应地一个配对的第一导体(103、104、203、204、303、304、322、323、326、327、403、503、504、522、523、526、527、536、537)之一和一个配对的第二导体(105、106、205、206、305、306、324、225、328、329、405、506、507、524、525、528、529、538、539)之一共同布置在所述导体基座(101、201、301、401、501)的第一侧面上并且相应的配对的另一个第一导体(103、104、203、204、303、304、322、323、326、327、403、503、504、522、523、526、527、536、537)和相应的配对的另一个第二导体(105、106、205、206、305、306、324、225、328、329、405、506、507、524、525、528、529、538、539)布置在所述导体基座(101、201、301、401、501)的第二侧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差分的通信信号的导体装置以及一种相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主要结合车辆中的数据网络系统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同样能够结合其他的数据网络系统来使用。
在现代车辆中,大量的电子的辅助系统支持驾驶员操作或者驾驶车辆。车辆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目的不断上升使得对用于车辆中的通信的带宽的需求持续增加。
对于每秒一兆波特率以下的较低的数据速率来说,迄今为止比如使用CAN总线系统。对于每秒十兆波特率以下的数据速率来说,比如能够使用FlexRay总线。不过,现今已经存在对用于车辆中的各个系统的通信的带宽的提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高的数据速率来说,开始为车辆领域使用车载电气网络架构中的新颖的总线系统。除了已经采用的100基带-T-标准之外,尤其比如1000基带-T-标准应该能够实现集成计算机或者控制器之间的骨干通信。
作为物理媒介,比如为CAN或者用经过改动的匝长为CAN FD和100基带T-以太网使用双绞线。
对于1000基带-T来说,能够使用双绞线。不过,匝长的小的变化就可能已经对传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用于相应的导线的生产和检查的开销很高。
因此,在双绞线技术的基础上,不可能为所有总线系统使用统一的通信媒介(物理层)包括接触系统。此外,双绞线不可以或者难以自动化地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能够在使用车辆中的在设计上尽可能简单的器件的情况下以高的数据速率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3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