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材料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2063.6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9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弗洛伊德·肯特·马特兰克;布莱恩·E·金;亚当·伊肯罗斯;杰伊·S·托里格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B29C73/16;B60C29/06;B60S5/04;F16L55/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李志刚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材料 注入 装置 | ||
注入装置(10)通过利用加压系统的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的压力差来将诸如液体密封胶的可分配流体材料(32)注入到空调或制冷加压系统等的加压制冷剂管线中。该装置包括包含可分配流体材料(32)并由出口阀(26)封闭的管(12)。可移动构件(34)容纳弹簧止回阀(38),并且布置在出口阀(26)的下游并与出口阀隔开。可移动构件(34)可在形成在出口管连接件(24)中的通路(24e)内移动。当通过安装螺母(28)连接到加压系统的检修端口(17)时,可移动构件(34)被迫使与出口阀(26)接合,从而将其打开以将流体材料(32)分配到维修端口(17)中。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Floyd Kent Matlack等人的名义于2018年5月16日提交的且标题为“流体材料注入装置及使用方法(Fluid Material In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Use)”的临时专利申请号62/672,204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密封胶液体的流体材料注入到系统,诸如空调和制冷系统的流体材料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将诸如液体密封胶的可分配的流体材料注入到空调和制冷系统中的装置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这样的装置包括包含流体的管,该流体要经由管中的流体出口阀从管分配。例如,Cacciabeve等人于2016年6月23日公布了题为“密封胶软管及使用方法(Sealant Hose and Method of Use)”的公布专利申请US 2016/0178107 A1(Cacciabeve)。软管12包含流体密封胶,并且在Cacciabeve的图2中以分解视图示出。如图1所示,软管12的入口端通过制冷剂维修软管(未编号)连接到空调歧管压力表6上,而其出口端连接到空调系统(AC)的维修端口(SP)。图3示出了将软管12的入口端连接至制冷剂维修软管的入口阀14,以及图4示出了连接至软管12的出口端的出口阀16。图中可见,出口阀16包括第一壳体54和第二壳体56,并且被配置成,当通过维修端口的锥形构件(图中未示出)附接到空调维修端口时被打开。出口阀16与维修端口的连接打开阀,使得来自空调歧管压力表6的压力通过出口阀16分配流体密封胶。通常,利用封闭系统的相对高压区与相对低压区之间的压力差将诸如密封胶液体的材料分配到封闭的加压系统中。
诸如Cacciabeve的流体材料注入装置的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材料注入装置遇到的显著问题在于,在使用之前,例如在制造、存储和/或运输期间的通过流体出口阀的密封胶的泄漏。这种泄漏可能是由于阀组件无法完全彼此抵靠在一起,或者是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等引起的。经验表明,即使例如三元硅烷液体密封胶通过出口阀的非常轻微的泄漏,与水分例如大气湿度的接触也会引起泄漏的密封胶聚合并进而有效地将出口阀组件粘合在一起,使注入装置无法使用。而且,通常在确保液体或气动密封的O型环的制造中使用的诸如硅酮或丁钠橡胶的许多橡胶聚合物在直接暴露于密封胶时极易因溶胀或收缩而引起显著的尺寸变化。这样的尺寸变化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导致密封胶在使用前泄漏,并且可能卡住组件,从而阻碍或妨碍装置组件的移动。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使注入装置不能使用,因为聚合的密封胶将有效地“粘合”出口阀。已经报道了在装置的出口端处使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阀和O形环的注入装置的不可接受的高故障率。由于密封胶的泄漏而无法工作的注入装置的过于频繁的返厂和返工产生相当大的费用,更不用说引起客户的极大不满了。至少在用于空调和制冷系统等的密封胶液体的情况下,必须保护密封胶液体(包括从流体出口阀泄漏的液体)免受周围大气及其水分的影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2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