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枢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1481.3 | 申请日: | 2019-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清隆;杉原友次;小渊隆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信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在该电枢中,作为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接合的部分的对置面以从径向观察时相互交叠的方式配置,在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在周向的两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枢。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设置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插槽的电枢铁芯的电枢。这样的电枢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6-141076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6-14107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设置有沿中心轴线方向(轴向)延伸的多个插槽的定子铁芯的旋转电机定子(以下,称为“定子”)。在该定子中,配置于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的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脚部)的前端部、与配置于定子铁芯的轴向另一侧的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脚部)的前端部在插槽内接合。具体而言,在插槽内配置有绝缘体。而且,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与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插入于在插槽内配置的绝缘体的内部并且相互接合。具体而言,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对置面与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对置面接合。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141076号公报中,在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前端部(对置面)与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前端部(对置面)均形成有倒角部。在从径向观察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时,倒角部设置为与周向交叉。即,在从径向观察直线部时,倒角部形成为沿径向延伸。另外,倒角部设置于直线部的前端部的周向的两侧。由此,在从径向观察时,直线部的前端部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将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容易地插入于绝缘体的内部。另外,在插槽内(绝缘体的内部),经过了倒角的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对置面、与经过了倒角的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对置面在对接的状态下相互通过导电性接合剂而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1076号公报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6-141076号公报中,由于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对置面与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的对置面均被进行了倒角,因此对置面的面积比较小。因此,认为存在如下问题:存在将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与另一侧导体分段的直线部接合时的接合面积不足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合面积不足的电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枢具备:电枢铁芯,其设置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插槽;和线圈部,其通过与中心轴线方向对置地配置的多个分段导体的对置面彼此接合而成,多个分段导体包括:配置于电枢铁芯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1分段导体、和配置于电枢铁芯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分段导体,设置于第1分段导体的前端部与第2分段导体的前端部的、作为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接合的部分的对置面以从径向观察时相互交叠的方式配置,在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在周向的两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枢中,如上述那样,设置于第1分段导体的前端部与第2分段导体的前端部的、作为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接合的部分的对置面以从径向观察时相互交叠的方式配置,在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在周向的两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部。由此,第1分段导体的对置面与第2分段导体的对置面以从径向观察时相互交叠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使在第1分段导体与第2分段导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设置有倒角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对置面的面积的减少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接合面积不足。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能够防止接合面积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旋转电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信,未经株式会社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1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体检测方法和设备(触摸行为)
- 下一篇:动态控制信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