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元件的金属支撑体、电化学元件、电化学模块、电化学装置、能源系统、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型电解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4205.4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越后满秋;大西久男;南和彻;津田裕司;真锅享平;山崎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1226 | 分类号: | H01M8/1226;H01M8/04014;H01M8/0612;H01M8/02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马倩;梅黎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元件 金属 支撑 模块 装置 能源 系统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电解 单元 | ||
1.电化学元件的金属支撑体,
前述金属支撑体整体为板状,前述金属支撑体将设置有电极层的面设为正面侧表面,具有从前述正面侧表面向反面侧表面贯穿的多个贯穿空间,作为前述贯穿空间的前述正面侧表面的开口部即正面侧开口部的面积为3.0×10 -4 mm2以上且3.0×10–3 mm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前述正面侧开口部是直径为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圆形或近似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前述贯穿空间的前述反面侧表面的开口部、即反面侧开口部具有大于前述正面侧开口部的面积或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前述正面侧开口部的间隔为0.05mm以上且0.3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厚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是将金属板重叠多个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是将相同或近似相同的厚度的金属板重叠多个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包含作为金属制的板的第1金属板、和与前述第1金属板相比厚度更大的作为金属制的板的第2金属板,将多个金属板重叠而形成,前述第1金属板与前述第2金属板相比配置在更靠前述正面侧表面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材料为Fe-Cr系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其中,前述正面侧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被金属氧化物膜覆盖。
11.电化学元件,其中,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的前述正面侧表面上,至少设置有电极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
12.电化学模块,其中,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在集合多个的状态下配置。
13.电化学装置,其至少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化学模块和燃料转换器,具有在前述电化学元件或前述电化学模块与前述燃料转换器之间流通含有还原性成分的气体的燃料供给部。
14.电化学装置,其至少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化学模块、和从前述电化学元件或前述电化学模块提取电力或者在前述电化学元件或前述电化学模块中流通电力的电力转换器。
15.能量系统,其具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和将由前述电化学装置排出的热再利用的排热利用部。
16.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在前述电化学元件中发生发电反应。
17.固体氧化物型电解单元,其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在前述电化学元件中发生电解反应。
18.制造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对金属材料板进行激光加工或冲裁加工或蚀刻加工中任一者或其组合,形成从前述正面侧表面向反面侧表面贯穿的多个贯穿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阪瓦斯株式会社,未经大阪瓦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42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绕组载体和嵌入在所述绕组载体中的线圈元件的转子
- 下一篇:编织机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