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23812.9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5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知典;竹中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野石膏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D11/04 | 分类号: | F28D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管式 旋转 换热器 | ||
本发明限制或削减难以有效利用于被处理物的冷却或加热的传热管的热介质流量,谋求能量效率或热效率的提高、耗电量的削减等。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1)具备静止状态的遮蔽单元(20)。遮蔽单元在加热区域或冷却区域(D)的外侧配置于管板(8、9)的附近。遮蔽单元的静止面(30)与在加热区域或冷却区域的上部空间(α)移动中的传热管(2)的端部开口(2a、2b)相对且接近,由此,过渡性地减小或限制在上部空间移动中的传热管流通的热介质流体的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如下一种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multitubular rotary heat exchanger):其使外壳、管板和传热管整体旋转,通过传热管内的热介质流体与外壳内的加热区域或冷却区域的被处理物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被处理物。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构成为利用传热管内的热介质流体来间接加热或间接冷却粉体、粒状物等流动性固体成分或固形物的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该形式的换热器例如作为多管式换热器记载于日本特开昭54-62549号公报(专利文献1),并作为多管式旋转型间接冷却机记载于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603844号公报(专利文献2),还作为卧式旋转式干燥机或STD(Steam Tube Dryer)记载于日本特开2017-58053号公报(专利文献3),或者作为内管转动型的多管式冷却装置记载于PCT国际公开公报WO2017/135250(A1)(专利文献4)。
通常,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具有:圆筒状外壳(壳体)、滚筒或机身(以下,称作“外壳”。),它们通过旋转驱动装置的动力进行旋转;传热管,其设有多个,该传热管与外壳的中心轴线平行配设于外壳内;以及大致圆形轮廓的管板,其将外壳内空间的两端部封闭。传热管的两端部由与外壳一体化的管板支承,各传热管以与外壳和管板一体的方式旋转。粉状或粒状的流动性固体成分或固形物等(以下,称作“被处理物”。)被导入外壳内空间的被处理物供给侧端部,但外壳的中心轴线朝向外壳内空间的被处理物排出侧的端部地向斜下方倾斜,外壳内的被处理物追随外壳的旋转运动而在外壳内旋转流动,并且与外壳的倾斜相应地朝向被处理物排出侧的端部流动,并被排出到外壳外。
在这样的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中,在外壳的一侧或两侧形成有端室,传热管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向端室开口。从热介质流体的供给源供给至热介质供给侧的端室的热介质流体或者从大气吸引或诱导过来的热介质流体(大气)流入各传热管的管内并在管内流路中流通,并向热介质排出侧的端室流出,经由该端室向系统外排出或排气。外壳内的被处理物经由传热管的管壁与传热管内的热介质流体热交换,由此被加热或冷却。
这种多管式旋转型换热器如例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那样,能够作为对从焙烧装置送出的比较高温的熟石膏进行冷却的搅拌式冷却装置来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62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603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58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PCT国际公开公报WO2017/135250(A1)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野石膏株式会社,未经吉野石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3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3D扫描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薄层带自动层叠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