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0999.7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畑中辰也;境田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G11/28;H01G11/68;H01M4/64;H01M4/13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件 电极 用底涂箔 | ||
提供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包括:集电体、在该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形成的、包含导电性碳材料和分散剂的底涂层,所述集电体不含底涂层中所含的元素,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所述底涂箔的底涂层形成面得到的构成所述集电体的元素的比率为2原子%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以锂离子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为首的储能器件的用途扩大,要求内部电阻的低电阻化。作为用于满足该要求的一个方法,提出了在电极合材层与集电体之间配置包含导电性碳材料的底涂层,降低它们的接触界面的电阻以及提高电极合材层与集电体之间的密合力,抑制界面剥离引起的劣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作为导电材料,一般使用石墨、炭黑这样的粒子状的碳材料,但这些碳材料一般粒径大达数百nm以上,因此为了使碳材料稠密地存在于表面,必须使底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但是,电池体积中所占的底涂层的比例增大的结果,使电池的容量降低。
另外,要求电池寿命的提高。因此,认为抑制与充放电循环相伴的电阻上升、容量劣化是必要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208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与充放电循环相伴的电阻上升得以抑制的储能器件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包括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得到的构成所述集电体的元素的比率为2原子%以下的底涂箔的电极,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的容量劣化、电阻上升,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
1.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集电体、在该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形成的、包含导电性碳材料和分散剂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不含集电体中所含的金属元素,采用XPS测定所述底涂箔的底涂层形成面得到的构成所述集电体的金属元素的比率为2原子%以下。
2. 1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中,构成所述集电体的金属元素的比率为1原子%以下。
3. 1或2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中,采用XPS测定所述底涂箔的底涂层形成面得到的碳的比率为77原子%以上。
4. 1~3中任一项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中,所述导电性碳材料包含碳纳米管。
5. 1~4中任一项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中,所述分散剂包含在侧链中含有噁唑啉基的乙烯基系聚合物或三芳基胺系高分支聚合物。
6. 1~5中任一项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其中,所述集电体为铝箔或铜箔。
7.储能器件电极,其包括1~6中任一项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和在该底涂层上形成的电极合材层。
8.储能器件,其包括7的储能器件电极。
发明的效果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储能器件电极用底涂箔,从而得到容量劣化、电阻上升得到抑制、电池寿命提高的储能器件。认为其原因在于,通过底涂层的导电性碳材料存在于电极合材层与集电体的界面从而低电阻化的机制外,具有将集电体的表面涂覆以抑制电解液的氧化还原分解反应的机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0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