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凝土泵的分配杆的端部软管支架、混凝土泵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20877.8 | 申请日: | 201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1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迈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茨迈斯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F16L3/00;B65G53/42;F16L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方鸣 |
| 地址: | 德国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凝土泵 分配 软管 支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分配杆的端部软管支架、混凝土泵及方法。端部软管支架用于为端部软管选择性地提供附着点并且包括利用端部软管支架的支脚固定在承载元件处的支脚套筒联轴器,支脚套筒联轴器用于通过旋转管连接两个混凝土管线区段,其中承载元件具有法兰,法兰设计用于与混凝土管线区段耦合连接,法兰相对于支脚套筒联轴器的相对位置对应于预设的混凝土管线区段。在混凝土泵中将端部软管支架布置在分配杆的铰接区域中,端部软管支架的支脚套筒联轴器形成具有垂直于悬臂的纵轴线定向的转动轴线的另外设置的套筒联轴器并且端部软管支架的法兰在更靠近分配杆的顶端并伴随形成铰接区域的悬臂处与混凝土管线区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分配杆的端部软管支架、一种具有相应的端部软管支架的混凝土泵及其一种用于端部软管支架的组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通常具有可转动地布置在能行驶的或静止的基座上的悬架,悬架具有沿着悬架处被引导的输送管线,通过输送管线能够泵送能流动的混凝土。在此,悬架包括多个悬臂,悬臂能够围绕枢转轴线分别横向于悬臂的纵向方向相对地彼此枢转。在悬架端部处,输送管道通常通入端部软管中,用于通过输送管线将输送的混凝土分配到为此设置的壳中的。
在引导混凝土的状态下,输送管线和端部软管具有显著的自重,在设计悬架时必须考虑该自重。为此,限制端部软管的最大长度,以便端部软管与包括在其中的混凝土的重量不超过从设计中得出的最大值。通常,端部软管的最大重量为200kg。在典型直径的情况下,端部软管的长度因此通常被限制为4m,由此也能够手动引导端部软管。
在建筑工地上需要一再完成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将输送管线深深地沉入壳中,为此,常规的端部软管是不足够的。同时,对于这些任务通常不需要整个长度的悬臂。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情况基本上已知的是:代替在悬架的顶端处的第一端部软管,选择性地将第二端部软管固定在最后的和倒数第二的悬臂之间的铰链的区域中的附着点处,由此,第二端部软管能够具有更大的长度,而不由于其自重在填充有混凝土的状态下使悬架过载。
为了如所描述的那样安置第二端部软管,在最后一个和倒数第二个悬臂之间的铰链的区域中,输送管线的90°弯管在一侧松开并向下枢转,使得能够将端部软管连接在自由端部处。也为了进一步实现悬架的基本运动,在此,弯管的另一端部必须被固定地支承,使得弯管的枢转轴线也在负荷下保持横向于两个最后的悬臂的纵向方向定向。仅在一些混凝土泵中提供所提及的弯管的相应地支承。
在混凝土泵的其他结构的情况下,例如为了出于运输原因而能够尽可能紧凑地合并悬架,弯管没有被充分固定地支承在两个悬臂之间的铰链的区域中,以便实现弯管的所描述的枢转来安置端部软管。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在这种混凝土泵中无法将端部软管安置在不同于悬架顶端的位置处。
文献DE102013107780B3公开一种用于管的联结器,其中,管分别相对于联结器固定,进而也不能够相互枢转。在文献WO2014/108055 A1中公开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输送管线的旁管,其中,S形的管部段可枢转地支承,以便选择性地与两个管部段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没有将输送管线的混凝土管线弯管固定支承在两个悬臂之间的铰链的区域中的混凝土泵中实现能够选择性地固定端部软管。
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端部软管支架、混凝土泵以及方法来实现。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分配杆的端部软管支架,端部软管支架用于为端部软管选择性地提供附着点,端部软管支架包括利用其支脚固定在保持件处的支脚套筒联轴器,支脚套筒联轴器用于通过旋转管连接两个混凝土管线区段,其中,保持件具有法兰,法兰被设计用于与混凝土管线区段耦合连接,法兰相对于套筒联轴器的相对位置对应于预设的混凝土管线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茨迈斯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普茨迈斯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0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