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内管插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0211.2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格伦·P·加德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伦·P·加德纳 |
主分类号: | A61B1/267 | 分类号: | A61B1/267;A61M16/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朱海涛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插入 装置 | ||
结合气管内管插入装置的插管组件杆具有细长型插入构件,并且被配置成用于插入气管内管,使得气管内管被携带在其上。插管组件杆包括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细长型主体。插管组件杆体的远端是锥形的,圆形的或球形的,并且限定插管组件杆的前端。插管组件杆包括纵向延伸的通道,其被配置成使得柔性光学组件的细长型构件可以插入到通道中。柔性光学组件构件具有细长型主体,该细长型主体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且在其中形成有多个纵向延伸的导管,其被配置成在其中布置第一视频成像装置或第一光源中的一者或多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将插管装置(例如气管内管)引入患者体内的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改进型气管内管插入装置,其允许用户同时敞开气道、观察患者气道、将插管装置准确定位在气道内并将患者气道的视频图像传送给远离患者的操作员和/或医疗专业人员。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通常包括将柔性塑料管放入气管或呼吸管中以维持畅通气道或用作通过其施用某些药物的导管。气管插管通常在严重受伤、患病或被麻醉患者体内中进行,以促进肺部通气(包括机械通气)并防止窒息或气道阻塞的可能性。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经口气管插管,其中气管内管穿过口腔和声带进入气管。
虽然可以使用其他装置和技术,但通常通过使用常规喉镜、视频喉镜、柔性光纤支气管镜或柔性视频内窥镜以识别声门并将插管插入患者气管来促进插管。在气管已经被插入插管后,通常在管子远端正上方使囊状外卷边膨胀以帮助将气管内管固定就位、防止呼吸气体泄漏并且保护气管支气管树免于接受不良物质(如胃酸)。然后将气管内管固定到患者的面部或脖颈并连接到呼吸装置,例如机械呼吸机。一旦不再需要呼吸辅助和/或气道保护,就将气管内管移除。
很多常规气管插管涉及使用观察仪器。例如,常规喉镜可以由包含为灯提供动力的电池的手柄和一组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可互换式刚性刀片组成。该装置被设计成允许喉镜师直接观察喉部。
视频喉镜、柔性光纤支气管镜和柔性视频内窥镜也越来越多出现。视频喉镜是专用刚性刀片喉镜,其使用数字视频摄像头传感器,以便操作员在视频监视器上观察声门和喉部。与常规喉镜相反,视频喉镜允许喉镜师间接观察喉部。这在操作员需要查看急转弯处附近以查看声门的情况下以及非常费力的插管手术的情况下提供了显著的优势。柔性视频内窥镜和光纤支气管镜不是刚性仪器,并且由于它们能够完全操控摄像头传感器和光学器件的角度和位置,因此可视化声带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成功的气管内插管需要充分的无创伤性喉部缩回、声带的可视化、气管内管的定位以及气管内管进入气管的开阔通道。未能在几分钟内充分放置气管内管常常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目前可用的插管仪器通常缺乏满足这些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能力。
声带的可视化需要舌头和喉部结构(诸如会厌)缩回。大舌头、过多口咽软组织、落枕脖颈和瘫痪脖颈以及独特的患者解剖结构可能会给声带可视化带来挑战。能够缩回并物理对准适合于使用刚性刀片进行直接或摄像头辅助观察的口咽和喉部结构可能难以或不可能实现。柔性视频内窥镜和光纤支气管镜无法缩回舌头和喉部结构。
直接刚性刀片喉镜检查允许喉部结构充分缩回,但经常限于在某些患者群体(例如粗脖颈、落枕脖颈和/或瘫痪脖颈)中提供声带可视化,并且在尝试通过在牙齿之间操控刚性刀片并拉伸喉部组织来改善视野时可能造成创伤。
间接刚性刀片式视频内窥镜改善了直接刚性刀片上的视野,但由于摄像头尖端永久安装在刚性刀片上的单一位置上,所以从业人员仍然必须使用刚性刀片操控来进一步改善或实现声带的可视化,从而时常在直接口腔喉镜检查时导致创伤。尽管操控刚性刀片式视频内窥镜及其固定摄像头,但角度、弯曲度和深度往往受到限制,并且可能无法实现声带的可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伦·P·加德纳,未经格伦·P·加德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0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