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耳蜗中的生物标记检测的电气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20091.6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J·M·希斯曼;P·吉布森;R·罗蒂尔;M·B·布林森;S·奥利瑞;C·贝斯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利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董莘 |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耳蜗 中的 生物 标记 检测 电气 技术 | ||
一种方法,包括在多个时间位置处激励耳蜗电极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电极以在耳蜗中感应电流,在不同的多个时间位置处、在耳蜗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测量由感应电流引起的一个或多个电性质,并且基于从第一时间位置到第二时间位置所测量的电性质之间的变化来确定创伤是否已经发生。
背景技术
本申请要求以澳大利亚东墨尔本的John Michael Heasman命名为发明人的、于2018年3月26日提交的、题为“ELECTRICAL TECHNIQUES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IN ACOCHLEA”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647,89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可能由于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为两种类型:传导性的和感觉神经性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是由于耳蜗中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的毛细胞不存在或被破坏所致。各种听力假体在市场上可买到,以向患有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个体提供感知声音的能力。听力假体可以是耳蜗植入物。
当向耳蜗中的毛细胞提供声音的正常机械通路例如由于听小骨链或耳道的损伤而受到阻碍时,发生传导性听力损失。患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的个体可能会保持某种形式的残余听力,因为耳蜗中的毛细胞可能没有受到损害。
患有听力损失的个体通常接收声学助听器。常规助听器依赖空气传导原理将声学信号传输到耳蜗。特别地,助听器通常使用被安置于接受者的耳道内或外耳上的布置来放大由接受者的外耳所接收的声音。这种经放大的声音到达耳蜗,引起外周淋巴的运动以及对听觉神经的刺激。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病例通常通过骨传导助听器进行治疗。与常规助听器对比而言,这些设备使用机械致动器,该机械致动器耦合到颅骨以施加经放大的声音。
与主要依赖于空气传导原理的助听器对比而言,通常被称为耳蜗植入物的某些类型的听力假体将接收到的声音转换成电刺激。电刺激被施加到耳蜗,这导致对接收到的声音的感知。
诸如与接受者对接(interface)的医疗设备之类的许多设备具有在针对个体接受者调整此类特征方面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构和/或功能特征。针对接受者的特定需要或特定要求或特定特性,定制或订制或以其他方式调整与接受者对接或以其他方式由接受者使用的设备的过程,通常被称为适应(fitting)。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存在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多个时间位置处激励耳蜗电极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电极以在耳蜗中感应电流,在不同的多个时间位置处在耳蜗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测量由感应电流引起的一个或多个电性质,并基于从第一时间位置到第二时间位置所测量的电性质之间的变化来确定创伤是否已经发生。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存在一种方法,包括在多个时间位置使电流从耳蜗内电极阵列的第一电极流到耳蜗内电极阵列的第二电极,在耳蜗内电极阵列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处,测量在多个时间位置处由流动电流感应的相应电压,确定在时间位置之间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电压测量之间的变化已经发生,确定时间位置之间的时间段,并基于所确定的时间段来确定现象是否已经发生在耳蜗内。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存在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一和第二时间位置处将相应电流施加到位于接受者的耳蜗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处获得指示电属性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分别对应于在第一和第二时间位置处获得的数据,基于所获得的数据来评估在该位置处在耳蜗内的电性质是否存在时间变化,并基于电性质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耳蜗中是否有血液和/或凝块。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存在一种方法,包括在多个时间位置将相应电流施加到耳蜗电极阵列的位于耳蜗中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并从沿着电极阵列定位的耳蜗内的电极获得针对相应电流的多个相应测量读数,其中该方法包括:在耳蜗中移动电极阵列,并且执行获得多个相应测量读数的动作,使得相对于耳蜗内的其他位置,读数聚焦在耳蜗内的相同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利耳有限公司,未经科利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0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