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9877.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8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西尾拓也;秋叶浩二郎;成田欣正;大野功太郎;加藤敏;东昌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3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距离表面为板厚的1/4的位置处的组织以体积率计包含70.0%以上的回火马氏体、超过3.0%且低于10.0%的残留奥氏体、合计为25.0%以下的铁素体及贝氏体和5.0%以下的马氏体,距离上述表面为25μm的位置处的组织以体积率计包含合计为70%以上的铁素体及贝氏体和合计为30%以下的马氏体及回火马氏体,在距离上述表面为25μm的位置处,上述马氏体及上述回火马氏体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所述高强度冷轧钢板的抗拉强度为1310MPa以上,均匀伸长率为5.0%以上,90°V弯曲时的极限弯曲半径R与板厚t之比即R/t为5.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8年03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51020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产业技术领域高度分工化的今天,对各技术领域使用的材料要求特殊并且高度的性能。特别是关于汽车用钢板,从对地球环境的考虑出发,为了将车体轻量化而提高燃料效率,薄壁并且具有高成形性的高强度钢板的需求显著提高。对于汽车用钢板中特别是车体骨架部件中使用的冷轧钢板(包含热浸镀锌钢板、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等镀覆钢板),不仅要求高强度,而且面向进一步的应用扩展,还要求高的成形性。进而,伴随着高强度化,氢脆的担心也增加。因此,对于高强度强度钢板,除了高强度、良好的成形加工性以外,还要求成形加工后的耐氢脆特性。例如,要求抗拉强度(TS)为1310MPa以上、拉伸试验中的均匀伸长率为5.0%以上、90°V弯曲时的极限弯曲半径R与板厚t之比(R/t)为5.0以下、进而耐氢脆特性优异。
为了得到优异的成形加工性,包含铁素体的组织是有效的。然而,铁素体为软质的组织,对强度提高的贡献小。因此,为了在具有包含铁素体的组织的钢中得到1310MPa以上的强度,需要使第二相坚硬。然而,硬质的第二相会使弯曲性劣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作为在不使弯曲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抗拉强度的技术,提出了以回火马氏体作为主相的钢板。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通过制成回火马氏体单相的组织而弯曲性优异。另外,还公开了由于该回火马氏体为微细地分散有作为氢的捕获位点的碳化物的组织,因此耐氢脆特性也优异。
然而,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强度水平低至低于1310MPa。因此,在以更高强度化为目标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伴随于此而劣化的耐氢脆特性或加工性。另外,专利文献2的发明由于在淬火时的冷却中一举冷却至室温附近,因此残留奥氏体少,存在不能得到高的均匀伸长率(成形性低)的课题。
另外,作为兼顾高强度和高成形性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利用了由残留奥氏体带来的TRIP效应的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3的发明中,具有铁素体相。因此,难以得到1310MPa以上的高强度。另外,为了存在组织内的强度差,要求更进一步改善弯曲成形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00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15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04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以往没有提出具有抗拉强度(TS)为1310MPa以上的高强度、高成形性及高耐氢脆特性的钢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其课题是提供以高水平兼顾高强度钢板中成为课题的成形性、耐氢脆特性的高强度钢板、即抗拉强度(TS)为1310MPa以上、均匀伸长率为5.0%以上、90°V弯曲时的极限弯曲半径R与板厚t之比(R/t)为5.0以下、进而耐氢脆特性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9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氧性包装材料、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使用两相工作材料的非化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