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热交换器、具备其的热泵装置、及具备热泵装置的热泵式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8110.1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9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发明;吉村寿守务;永岛佳峰;白石匠;安部亮辅;横井政博;铃木一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3/08 | 分类号: | F28F3/08;F25B1/00;F25B39/04;F28F3/00;F28F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热交换器 具备 装置 热泵式供冷 供暖 热水 系统 | ||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将在四个角具有开口部且在端部具有外壁部的传热板层叠多个,将各传热板彼此的一部分钎焊接合,以各传热板为界而交替地形成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与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并且四个角的开口部分别相连,形成使第一流体流入流出的第一集管及使第二流体流入流出的第二集管,其中,夹着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传热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传热板通过使两张金属板重叠而构成,在两张金属板之间具有微流路和周围泄漏通路,所述微流路形成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区域,所述周围泄漏通路形成于微流路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水力直径比微流路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双壁结构的板式热交换器、具备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及具备热泵装置的热泵式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下述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层叠有多个在四个角具有开口部且表面成形为波形的传热板,在相邻的各传热板间交替地形成有供用于进行热交换的两种流体流通的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板式热交换器由三层板单元构成,该三层板单元是对于将相邻的两种流体的流路分隔的传热板,将同一形状的三张这样的传热板以之间介有局部性的接合防止层的方式接合一体化成一张板状的结构。这样,通过在三张传热板之间形成局部性的接合防止层,即使在将相邻的两种流体的流路分隔的传热板产生缺陷而导致流体向流路内泄漏,也能够将泄漏流体向外部可靠地排出而避免两流路之间的两种流体的混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9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存在虽然发生流体的泄漏,但是如果流出流量少,则泄漏的检测花费时间这样的课题。而且,由于向外部流出的流出路径难以确定,因此需要在外部设置多个检测流体的泄漏的检测传感器,存在成本增加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泄漏的检测时间并抑制成本的板式热交换器、具备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及具备热泵装置的热泵式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将在四个角具有开口部且在端部具有外壁部的传热板层叠多个,将各所述传热板彼此的一部分钎焊接合,以各所述传热板为界而交替地形成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与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并且四个角的所述开口部分别相连,形成使所述第一流体流入流出的第一集管及使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流出的第二集管,其中,夹着所述第一流路或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传热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所述传热板通过使两张金属板重叠而构成,在两张所述金属板之间具有微流路及周围泄漏通路,所述微流路形成于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区域,所述周围泄漏通路形成于所述微流路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水力直径比所述微流路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在两张金属板之间具有微流路及周围泄漏通路,所述微流路形成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区域,所述周围泄漏通路形成于微流路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水力直径比微流路大。并且,在发生了流体的泄漏的情况下,在流过微流路之后,在水力直径比微流路大的周围泄漏通路处汇合,之后向外部流出,因此能够减小流路阻力,能够确保可检测泄漏的流出流量,因此能够缩短泄漏的检测时间。而且,能够减少外部流路的数量,容易确定向外部流出的流出路径,因此能够减少检测流体的泄漏的检测传感器的设置数量,能够抑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侧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组的主视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8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系氧化物磁性粉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时分双工通信中的所配置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