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有机树脂颗粒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7528.0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9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C08G73/02;C08J3/12;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有机 树脂 颗粒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体积电阻率充分高、且对溶剂的分散性高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本发明具体而言提供一种着色有机树脂颗粒,其为由源自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颗粒形成的核部、和位于该核部的表面的由π共轭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壳部所构成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所述着色有机树脂颗粒的体积电阻率为1×103~1×108(Ω·cm),且基于JIS Z 8781‑5“颜色的表示方法‑L*a*b*色度体系”的色差测定中,满足下式:10≤ΔE’=L*+|a*|+|b*|≤48(式中,ΔE’表示黑色度,L*表示亮度,a*和b*表示色坐标)所示的关系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有机树脂颗粒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液晶显示器(LCD)等中,已知使用具有规定粒径的树脂颗粒作为间隔物,使得在2张基板间设置间隔并适合保持液晶层的厚度。作为间隔物用的树脂颗粒,特别是从基于彩色液晶面板的对比度改善等的画质的高品质化的观点出发,使用有着色树脂颗粒。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着色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所述着色树脂颗粒在通过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微粒的整个面存在有使芳香族胺单体氧化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着色树脂颗粒,所述核壳结构为由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形成的树脂颗粒、和覆盖该树脂颗粒的表面的作为着色剂的覆盖层所形成的核壳结构,该覆盖层包含π共轭高分子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254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042918号
发明内容
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着色微粒对溶剂的分散性低,因此,存在该着色微粒会在溶剂中聚集之类的问题。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着色树脂颗粒的π共轭高分子化合物的覆盖量多,未经去掺杂处理,因此,作为覆盖层中所含的掺杂剂的硫酸根离子等阴离子的量变多。因此,存在着色树脂颗粒的电导率会上升之类的问题。进而,由于着色树脂颗粒的电导率上升,因此存在着色树脂颗粒的体积电阻率会变小之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体积电阻率充分高、且对溶剂的分散性高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控制由源自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颗粒形成的核部、和位于该核部的表面的由π共轭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壳部所构成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的壳部中所含的掺杂剂量,从而可以得到解决了上述目的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见解,进一步反复研究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所示的方式的发明。
项1.一种着色有机树脂颗粒,其为由源自聚合性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颗粒形成的核部、和位于前述核部的表面的由π共轭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壳部所构成的着色有机树脂颗粒,
所述着色有机树脂颗粒的体积电阻率为1×103~1×108(Ω·cm),且
基于JIS Z 8781-5“颜色的表示方法-L*a*b*色度体系”的色差测定中,满足下式所示的关系式:
10≤ΔE’=L*+|a*|+|b*|≤48
(式中,ΔE’表示黑色度,L*表示亮度,a*和b*表示色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7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从盐水中连续提取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生理数据智能处理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