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6101.9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8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武部佳树;筱原光太郎;本间雅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3/58 | 分类号: | B29C43/58;B29C43/34;B30B9/00;B29K105/08;B29K10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同时实现低比重且高刚性、而且抑制褶皱、擦痕的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为此,提供下述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使用具备成型模具的压制成型机,对配置于前述成型模具的型腔内的、在基体树脂中无规地分散增强纤维而成的片状的成型基材进行压制成型,所述成型模具具备凸部的成型模具和形成成型品的开口部的凹部的模具,所述凸部的模具与该凹部对应,由前述凹部的模具和前述凸部的模具之间构成型腔,并且,相对于与从压制成型机对前述成型模具施加的压力方向正交的面(A),所述成型模具具有至少一个面(B),所述面(B)为在将由前述压制成型机对面(A)施加的压力设为100%的情况下、所施加的压力相对于面(A)而言在0~70%的范围内的面,所述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赋形工序(III),对面(A)或成型基材施加1MPa以上的面压力作为来自压制成型机的外部压力;和保压工序(IV),在赋形工序(III)之后,使从压制成型机作为外部压力施加至成型基材的压力为0.1MPa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包含增强纤维和基体树脂的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汽车、航空器、体育用品制品、电子设备等产业用制品,市场对提高刚性的要求正逐年提高。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使用了包含刚性优异的纤维增强树脂的片状成型基材的制品被广泛地利用于各种产业用途。其中,出于得到由制品形状带来的增强效果的目的,提出了不仅能用于得到形状为平面状的成型品而且还能用于得到形成有立壁部分的成型品的压制成型方法、与片状的成型基材的由加热技术带来的赋形性提高相关的技术(参见专利文献1~3)。
例如,在为了在压制成型品中形成立壁形状而进行的片状的纤维增强树脂的层叠构成的研究(参见专利文献1)中、实施用于提高赋形性的压制成型的方法中,已知对使纤维增强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熔融时的最佳熔融温度的研究(参见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一般被认为很困难的深拉深形状的成型技术,研究了对在通过于纤维增强树脂的表面配置膜而对形状进行赋形时纤维增强树脂因被压入成型模具而破裂这一情况加以防止的成型方法(参见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3222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5900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44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包含纤维增强树脂的片状成型基材的成型方法、尤其是还考虑到生产率的压制成型方法中,对于成型品而言,需要精度良好地得到无外观不良的成型品。但是,在成型品具有立壁等形状的情况下,从压制成型机对片状的成型基材施加的压力会因制品形状的制约而难以保持恒定。因此并未进行用于对片状的成型基材施加同样压制压力的研究。
另外,为了在压制成型时精度良好地得到对片状的成型基材进行压制成型而得到的成型品的尺寸、表面外观,需要采用下述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膜等副资材、在成型模具上设置特别的机构、或者经过多次的成型工序,从而使片状的成型基材逐渐地变形来赋形。因此副资材的准备、压制成型工序数的增加、专用设备的导入等使得生产率、经济性劣化。另外,因制品形状的制约而使得由压制成型机对片状的成型基材施加的压力变得不均匀,因此压力极低的部位和压力极高的部位混存于成型基材中,导致成型品出现褶皱、擦痕等外观不良、力学特性的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设置特别的副资材、成型设备而能够易于形成复杂的立壁等形状且表面外观优异的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具备成型模具的压制成型机,对配置于所述成型模具的型腔内的、在基体树脂中无规地分散增强纤维而成的片状的成型基材进行压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