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污染剂及皮肤外用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80015838.9 申请日: 2019-01-17
公开(公告)号: CN111787904A 公开(公告)日: 2020-10-16
发明(设计)人: 菅原知宏;山本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东洋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A61K8/60 分类号: A61K8/60;A61Q5/00;A61Q19/0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蒋亭
地址: 日本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污染 皮肤 外用
【说明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防止微小粒子状物质等大气气溶胶粒子附着的效果的新型防污染剂及含有该防污染剂的皮肤外用剂。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预防都市大气粉尘附着的效果的防污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甘露糖赤藓糖醇酯(MEL),本发明还提供含有该防污染剂的皮肤外用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污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甘露糖赤藓糖醇酯(MEL)。更详细而言,涉及以MEL作为有效成分的、对于防止微小粒子状物质等大气污染物质附着有用的防污染剂及含有该防污染剂的皮肤外用剂。

背景技术

皮肤和毛发总是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损伤、所谓的外部刺激。外部刺激大致分为干燥、太阳光线、气温等物理性刺激和由在环境中浮游的液体、作为固体的微粒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所致的化学性刺激。近年来,大气气溶胶粒子对皮肤的影响受到关注,作为该大气气溶胶粒子的代表,可列举各种化学物质、生物体异物、粒子等,可列举:来自汽车、火力发电厂、焚烧炉、工厂等的排烟;由火山喷火产生的喷出物、源自土壤粒子等的粉尘、黄砂这样的粒子状物质;源自燃烧等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烃和氮氧化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臭氧、多环芳香族烃等光化学氧化剂;源自燃烧或从石油制品挥发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废气、微粒;源自矿物、工业制品等的石棉等微粒;香烟的烟等。

其中,尤其是微小粒子状物质、所谓PM2.5近年从邻近各国被越境输送过来,这已经成为日本周边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微小粒子状物质附着在皮肤或毛发上而引起的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正被广泛认识,随着近来健康意识的提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微小粒子状物质对皮肤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如下机理:微小粒子状物质侵入到角质层的深处,从而作为生物体异物刺激免疫系统,促进前列腺素E2(PGE2)、组胺这样的炎症性介质的生成,引起炎症。为了保护皮肤免受这些外部刺激,考虑不使能够成为损伤的原因的物质附着于皮肤和/或缓和(防止氧化或中和)由附着的刺激原因物质引起的不良影响等。

作为不使大气污染物质附着在皮肤上的方法,提出了含有透明质酸和/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防污剂(日文:アンチポリューション剤)作为缓和大气污染物质对皮肤的损伤的防污剂和防污用皮肤外用组合物(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缓和由附着在皮肤上的刺激原因物质引起的不良影响的方法,发现胡颓子科沙棘属(日文:グミ科ヒッポファエ属)的提取物具有如下作用:抑制由粒子状大气污染物质等大气气溶胶粒子引起的PGE2的上升,从而抑制由大气气溶胶粒子引起的皮肤炎症(专利文献2)。另外,着眼于渗透到皮肤内部的污染物质在表皮细胞中引起皮肤炎症的机理,发现由氨基酸类的锌盐和/或锌络合物带来的细胞伤害缓和作用、CYP1过度诱导作用的抑制、COX-2过度诱导作用的抑制、IL-8过度诱导作用的抑制这样的显著的有用性(专利文献3)。

如上所述,提出了由包含在生物体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带来的对微小粒子状物质的保护效果、由包含植物提取物或金属络合物的有机酸带来的抑制由微小粒子状物质引起的生物体反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污染物质对皮肤的影响而以不同的机理发挥效果的新型的原材料,从期待防止微小粒子状物质污染的协同效果的观点、制剂处方的多样化的观点、提供具有更安全的微小粒子状物质的保护效果的成分的观点出发,要求提出具有防止微小粒子状物质污染的效果的新型原材料。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还积极地进行用于将微生物所生产的发酵物用作护肤原材料的研究开发。但是,现状是没有关于对上述那样的微小粒子状大气污染物质具有充分效果的原材料的报告。

作为上述的微生物所生产的护肤原材料,可列举具有表面活性能力且为兼具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双亲性物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来自微生物的表面活性剂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已经作为安全性高、对环境的负荷小的生物降解性优异的环境先进型表面活性剂在进行研究。目前,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糖型、酰基肽型、磷脂型、脂肪酸型及高分子化合物型这五类,其中,最充分地研究了糖型生物表面活性剂,报道了由细菌和酵母生产的许多种类的物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5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