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引线心脏起搏设备中的夺获管理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5567.7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S·戈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敦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408;A61B5/00;A61B5/02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钱慰民;张鑫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心脏 起搏 设备 中的 管理 | ||
左心室无引线起搏设备中的夺获管理包括:确定感知到的心脏信号的固有P波,感测来自起搏设备的机电传感器的机电信号,以及响应于感知到的P波确定感知到的机电信号的固有机电房室间期。经由起搏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来递送心室起搏,并且响应于所递送的心室起搏来确定心室起搏(V起搏)事件,并响应于V起搏事件确定V起搏到机电响应间期。响应于固有机电房室间期和V起搏到机电响应间期而做出关于检测到夺获的确定,并且响应于确定是否检测到夺获来确定起搏参数。
本文中的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植入式无引线心脏起搏设备,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机电响应信号来监测左心室无引线起搏设备中的夺获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正常人类的心脏中,一般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联结附近的窦房结构成了发起心脏腔室的节律性电兴奋的主要自然起搏器。由窦房结产生的心脏冲动被传输到两个心房腔室,从而引起去极化以及所产生的心房腔室收缩。兴奋脉冲经由房室(AV)结和心室传导系统被进一步传输到心室并通过心室,从而引起去极化以及所产生的心室腔室收缩。
这种自然起搏器和传导系统由于衰老或疾病而引起的破坏可以通过人工心脏起搏来治疗。例如,取决于传导障碍的位置和严重性,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心脏腔室进行电起搏。心脏治疗(诸如,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通过对一个或两个心室或心房提供起搏治疗(例如通过提供起搏来鼓励左心室或右心室的较早期激动)来纠正患者心脏的电不同步症状。通过对心室起搏,可以控制心室以使得它们同步收缩。
CRT再同步起搏设备通过向两个心室或向一个心室递送起搏刺激来操作,获得或多或少同时的机械收缩和自心室的血液喷射的期望结果。理想地,递送到心室的每个起搏脉冲刺激诱发来自心室的响应。递送使得心室响应的电刺激被通常称为夺获心室。
当前的植入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用于将电刺激治疗递送给患者的心脏,诸如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医疗设备技术进步已经使得植入式设备越来越小。最近,尺寸上的这种减小已经导致引入无引线心内起搏器,该无引线心内起搏器可被直接植入在心脏腔室中。左心室夺获管理是CRT的重要特征,因为它有助于确保起搏参数的输出维持一致的左心室起搏。尽管常规起搏器和ICD中的常规左心室夺获管理是基于右心室感测和心房起搏,但是,被定位在患者心脏的左心室中的无引线起搏设备中无法提供这种右心室感测和心房起搏。
发明内容
无引线起搏设备可包括集成的加速度计,该集成的加速度计的信号可表示患者心脏的心室的收缩/舒张周期期间发生的各种机械事件。这些各种机械事件之间的时间间期反映心脏机械功能,并且可潜在地被用作心脏不同步的诊断度量。本公开涉及左心室无引线起搏器中的左夺获管理,其包括将固有机电房室(AV)间期(IEMAVI)定义为心房感测事件(由无引线起搏设备的加速度计感知到或由血管外ICD向量感知到)与如通过加速度计信号的峰值测得的机械响应之间的计时间期,该峰值与在稳定的非快速性节律的状况下的心脏收缩相对应。由于对于具有固有AV传导的患者,加速度计信号中的最大峰值将对应于心室收缩,因此可以使用从固有心房感测事件延伸的加速度计信号窗口(诸如,450ms窗口)来确定IEMAVI。
在夺获管理期间,可以与心房感测事件同时地由左心室无引线设备以给定的起搏输出递送心室起搏,并且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测得心室起搏到机电响应间期(Vp-EMI)。如果IEMAVIVp-EMI+恒定时间间期,则检测到左心室夺获。恒定时间间期的示例值可以是20ms、30ms、40ms或50ms。夺获管理例程可以从最高起搏输出参数开始,并且随后逐步降低输出,直到检测到失夺获为止。以此方式,设备可以确定起搏阈值并针对用于递送起搏治疗的适当起搏输出设置裕度(例如,高于阈值1V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敦力公司,未经美敦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5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