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团块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5558.8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谷口英树;田所友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立大学法人横滨市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2 | 分类号: | C12N5/02;C12N5/071;C12N5/07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莹;宋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团块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使细胞团块融合的方法。一种细胞团块融合方法,包括将细胞团块接种在能与细胞黏附的表面上,从接种有细胞团块的面的表面侧及背面侧供给培养基并进行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细胞团块融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的组织、内脏器官中存在血管系统,进行血液细胞、氧、营养等的供给,代谢废物等的除去。
近年来,通过在生物体外的细胞培养,建立了使用了肠、肝等各种上皮系的细胞的三维培养法(非专利文献1,2),但这些为仅包含上皮细胞的类器官(organoid),不含有血管结构。
接着这样的技术,开发了通过将内脏器官的前体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混合,在基质胶等基质上诱发自主性的细胞凝聚,由此制备具有微小血管网的类器官(内脏器官原基)的技术(非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虽然能够通过使用低吸附板等以无基质条件制备细胞团块,主要由于营养和氧需求的问题,为了在内部不会引起坏死而进行长期培养,需要将细胞团块控制在几百μm以下的大小(非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ature 459,262-265,2009
非专利文献2:Cell 160,299-312,2015
非专利文献3:Nature 399,481-484,2013
非专利文献4:Br.J.Cancer(1986),53,345-35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3/047639
发明概述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制备φ为几百μm以上的类器官,需要使用基质,但由类器官周围的基质引起类器官之间的凝聚、融合受到抑制,难于将类器官扩大到5mm以上的尺寸。另外,根据GCTP的观点,基质的使用也是难于进行再生医疗等应用的原因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无基质条件制备大型类器官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通过在培养容器中以无基质条件(matrix-free)共培养内脏器官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由此制备类器官(细胞团块),将这些类器官接种在能与细胞黏附的表面上,从接种类器官的面的表面侧及背面侧供给培养基并进行培养,从而成功创造出任意大小的融合型类器官,完成了本发明。确认了该融合型类器官在内部形成血管网结构。另外,在融合型类器官中,多种内脏器官分化标记的基因表达上升了。在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融合型肝芽中,确认到肝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上升,也确认到了毛细血管、细小动静脉,窦状隙,肝内胆管的形成。进而,确认了将融合型类器官移植至小鼠时,小鼠的血管系统与融合型类器官的血管系统的吻合、血液灌注。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细胞团块融合方法,包括将细胞团块接种在能与细胞黏附的表面上,从接种有细胞团块的面的表面侧及背面侧供给培养基并进行培养。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使得细胞团块相对于接种面所占的面积的比率为40~100%的方式将细胞团块接种在能与细胞黏附的表面上。
(3)根据(1)或(2)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细胞团块包含血管细胞和/或间充质细胞。
(4)根据(3)所述的方法,其中,间充质细胞和血管细胞的比例为1∶0.01~100。
(5)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中,间充质细胞和血管细胞的比例为1∶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立大学法人横滨市立大学,未经公立大学法人横滨市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5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