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诊断设备和方法、含该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9611.3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0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炫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19/165;G01R31/52;G01R11/34;G01R11/3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久亮;黄纶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诊断 设备 方法 电池 管理 系统 电池组 | ||
本公开涉及诊断开关的设备和方法,该诊断开关的设备和方法能够在诊断设置在电池组中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的过程期间有效地诊断开关。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开关的状态诊断为正常状态、断开卡住状态、闭合卡住状态和漂移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来提高开关诊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开关诊断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诊断提供给电池组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的过程期间有效地诊断开关的开关诊断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诸如笔记本电脑、摄像机、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正在积极发展储能电池、机器人、卫星等。因此,正在积极研究允许重复充电和放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
因此,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和不间断电源的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地,在电动车辆或混合电动车辆中使用的二次电池是高功率、高容量的二次电池,并且已经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
另外,随着对二次电池巨大需求,已经研究了与二次电池相关的外围部件和装置。即,诸如通过将多个二次电池连接到单个模块中而制备的电池模块、用于控制电池模块的充电和放电并监视每个二次电池的状态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各种部件和装置,正在研究准备将电池模块和BMS包括到单个电池组中的电池组和用于将电池模块连接到诸如马达的负载的开关。
特别地,该开关用于连接电池模块和负载并控制是否供电,并且正在被深入研究。例如,在本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约3.7V至4.2V的工作电压。为了提供高电压,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以形成电池模块。用于连接电池模块和马达的开关是高电压、高输出电能始终通过的部件。因此,监视诸如断开卡住状态、闭合卡住状态和漂移状态的故障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需要电能的各种装置(例如电动车辆),电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电源系统负责通过选择性地打开和闭合至少一个开关来在电池和负载之间提供稳定的电源。关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外部短路事故的发生进行诊断。如果发生外部短路事故,则存在车辆等突然意外加速的风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开关诊断设备和方法,该开关诊断设备和方法可以在诊断提供给电池组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的过程期间有效地诊断开关。
本公开的这些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理解,并且将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变得更加清楚。而且,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组合中所示的手段来实现。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诊断设备,其诊断设置在电池组件的充电和放电路径上并且彼此串联连接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
所述开关诊断设备可以包括:电压测量单元,其被配置为分别测量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的两端电压;电流测量单元,其被配置为测量流过所述充电和放电路径的电流;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断开或闭合,从所述电压测量单元接收测量电压值,从所述电流测量单元接收测量电流值,并且基于所述测量电压值和所述测量电流值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充电开关和所述放电开关中的至少一个的状态诊断为正常状态、断开卡住状态、闭合卡住状态和漂移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诊断设备还可以包括诊断电源单元,该诊断电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到充电和放电路径,以向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中的至少一个提供诊断电力。
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诊断电源单元输出的诊断电力的电流信息以及预先存储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中的每一个的接通状态电阻来计算充电开关的正常状态两端电压差和放电开关的正常状态两端电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9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