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焚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8097.1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岩崎阳介;南亮辅;秋山隼太;桥本大;浅井信宏;桥本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3G5/50 | 分类号: | F23G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设备 | ||
焚烧设备具备焚烧炉、具有测量被铲斗抓取的垃圾的重量的重量计的吊车、贮存通过吊车从上方投入的垃圾的料斗、在料斗的下部向焚烧炉供给垃圾的进料装置、测量贮存于料斗的垃圾的表面高度的高度测量装置、预先将贮存于料斗的垃圾的表面高度与垃圾的总容积所对应的总容积对应值的对应关系存储的对应关系存储部、根据层叠于料斗内的每个垃圾层进行划分并存储各垃圾层的的投入容积对应值及重量的数据管理部以及利用对应关系,每当垃圾投入至料斗时取得垃圾的表面高度所对应的总容积对应值,并基于总容积对应值计算出层叠于料斗内的垃圾层中的最上层的垃圾层的容积所对应的投入容积对应值的投入容积算出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工业废弃物等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焚烧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有焚烧设备,具有将工业废弃物等垃圾暂时地贮存,并依次向下方供给的料斗(hopper),在该料斗的底部用进料装置将垃圾供给至焚烧炉内,进行焚烧处理。作为如此的焚烧设备,为了使焚烧炉中的垃圾的燃烧状态稳定,提出了计算出通过进料装置向焚烧炉内供给的垃圾的比重,将计算出的比重用于进料装置的向焚烧炉内的垃圾供给量的控制。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安装有重量计的吊车(crane)、由该吊车将垃圾投入的料斗以及设置于料斗上方的扫描型激光式水准仪的焚烧设备。该焚烧设备中,扫描型激光式水准仪二维扫描投入至料斗的垃圾的表面,制作垃圾表面的三维距离分布数据。从紧接于将新投入至料斗的垃圾投入之前与之后的垃圾表面的距离分布数据,计算出投入至料斗的垃圾的容积。然后,将计算出的垃圾的容积、用重量计测定的垃圾的重量以及从这些容积与重量计算出的垃圾的比重与向料斗的垃圾的投入次数关联并分别存储。
又,由通过进料装置向焚烧炉内供给垃圾所带来的料斗内的垃圾的总容积的变动情况,算出向焚烧炉内供给之前的垃圾的投入次数,用与算出的投入次数关联并存储的比重,以向焚烧炉内的垃圾的供给热量为一定的形式,控制向焚烧炉内供给垃圾的进料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45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的焚烧设备中,为了计算出投入至料斗的垃圾的容积,需要制作垃圾的表面的距离分布数据的扫描型激光式水准仪,因此焚烧设备的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的结构计算出投入至料斗的垃圾的容积的焚烧设备。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焚烧设备具备:焚烧垃圾的焚烧炉;具有抓取坑(pit)内的垃圾的铲斗及测量被所述铲斗抓取的垃圾的重量的重量计的吊车;贮存通过所述吊车从上方投入的垃圾的料斗;在所述料斗的下部向所述焚烧炉供给垃圾的进料装置;测量贮存于所述料斗的垃圾的表面高度的高度测量装置;预先将贮存于所述料斗的垃圾的表面高度与贮存于所述料斗的垃圾的总容积所对应的总容积对应值的对应关系存储的对应关系存储部;根据因来自所述吊车的一次的投入而层叠于所述料斗内的每个垃圾层进行划分,并存储各垃圾层的容积所对应的投入容积对应值及各垃圾层的重量的数据管理部;以及利用所述对应关系,每当垃圾投入至所述料斗时取得所述高度测量装置测量的高度所对应的所述总容积对应值,并基于所述总容积对应值,计算出层叠于所述料斗内的垃圾层中的最上层的垃圾层的容积所对应的所述投入容积对应值的投入容积算出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对应关系存储部预先存储贮存于料斗的垃圾的表面高度与贮存于料斗的垃圾的总容积所对应的总容积对应值的对应关系。所以,投入容积算出部能够利用该对应关系,不使用扫描型的激光式水准仪,也可根据高度测量装置的测量值当即取得贮存于料斗的垃圾的总容积所对应的总容积对应值,容易地计算出垃圾的投入容积(即,最上层的垃圾层的容积)所对应的投入容积对应值。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用简易的结构计算出投入至料斗的垃圾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8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