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次级车载电网电池、车载电网系统以及机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06530.8 | 申请日: | 2019-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M·韦尔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盈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次级 车载 电网 电池 系统 以及 机动车 | ||
1.用于对于机动车的初级车载电网(2)冗余的次级车载电网(5)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包括:
-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单体组合(11);
-第一连接端(13),用于将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与至少一个次级车载电网构件(6)电气连接;
-第二连接端(14),用于将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与初级车载电网(2)电气连接;
-在第一连接端(13)与和电池单体组合(11)电气连接的电路连接点(16)之间的第一开关机构(15);
-在第二连接端(14)与电路连接点(16)之间的第二开关机构(18);以及
-控制机构(21),其设计为,为了从初级车载电网(2)给所述至少一个次级车载电网构件(6)供电而提供对于第一开关机构(15)和第二开关机构(18)的导通状态以用于允许由第二连接端(14)经由电路连接点(16)至第一连接端(13)的能量流;并且为了防止初级车载电网侧的过载而提供对于第二开关机构的截止状态以用于阻止由第二连接端(14)至电路连接点(16)的能量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1)设计为,为了利用来自初级车载电网(2)的能量给电池单体组合(11)充电而提供至少对于第二开关机构(18)的导通状态以用于允许由第二连接端(14)经由电路连接点(16)至电池单体组合(11)的能量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组合(11)、所述第一开关机构(15)和第二开关机构(18)设置在一个共同的电池壳体(23)中,其中,第一连接端(13)和第二连接端(14)设置在电池壳体(23)的壳体壁(24)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机构(18)具有至少朝电路连接点(16)的方向可截止的开关元件,并且为了持续阻止由电路连接点(16)至第二连接端(14)的能量流而沿截止方向具有与开关元件串联的二极管(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是半导体开关和/或继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机构(18)在导通状态下设计为,允许由电路连接点(16)至第二连接端(14)的能量流,其中,所述控制机构(21)设计为,为了从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的电池单体组合(11)为初级车载电网(2)供能而提供对于第二开关机构(18)的导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15)设计为用于在相应的第一连接端(13)与电路连接点(16)之间能量流的双向的截止和导通,和/或第二开关机构(18)设计为用于在相应的第二连接端(14)与电路连接点(16)之间能量流的双向的截止和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15)和/或第二开关机构(18)具有各两个反串联的半导体开关(HL1、HL2、HL3、HL4)和/或各至少一个继电器(17、19)。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1)设计为,根据电流传感器数据和/或电压传感器数据监控初级车载电网(2)的电流和/或电压,并且将电流的超过预定的电流边界值的过流值和/或电压的超过预定的电压边界值的过压值识别为过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车载电网电池(7)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机构(22),以用于检测初级车载电网(2)的电流传感器数据和/或电压传感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6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