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质位移测量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9404.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7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娟;卢建平;黄忠;赵忠;张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港桥梁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位移 测量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位移测量用固定装置,其包括主体、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呈环形排列的若干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和主体之间的扭簧、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插接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主体的压板、贯穿所述主体的插接孔、贯穿所述插接片的限位孔、穿过限位孔并伸入所述插接孔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插接孔的一端为半球状,所述压板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杆并使所述限位杆朝向所述插接孔内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地层沉降测量的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测量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位移测量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地面空间的局限性,特别是城市地面资源的有限和局限性,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必然选择,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和地下商场车库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当下主流工程。地下工程建造过程中目前最大风险之一就是保护现有地面建筑物,如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公路、建筑等。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建构筑物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竖向位移特别是不均匀竖向位移。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尽早监控地下不同深度特别是深层地层的竖向位移情况,十分必要和迫切,尽早监控到不同深度地层的竖向位移变化能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不同深度地层变化测量十分重要。
目前测量地层竖向位移的方法一般采用观测坑测量,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是,先在预开挖的洞室对应的地面开挖不同深度的观测坑或者观测井,然后在观测坑底部埋设观测点进行测量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现有技术中的钻孔多点位移计测点固定装置主要有注浆式、弹片式、液压支撑式和倒楔式等几种,但由于其施加锚固力时对钻孔孔壁土体扰动较大,破坏了软土地区原本软弱的的土体结构,因此往往很难测得理想地层沉降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地质位移测量用固定装置,以减少对软土地区结构的破坏,增加地层沉降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质位移测量用固定装置,包括主体、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呈环形排列的若干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和主体之间的扭簧、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插接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主体的压板、贯穿所述主体的插接孔、贯穿所述插接片的限位孔、穿过限位孔并伸入所述插接孔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插接孔的一端为半球状,所述压板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杆并使所述限位杆朝向所述插接孔内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体、固定组件和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地测的竖向位移进行测量时,先通过将开设于插接片上的限位孔转动对应于插接孔,并将限位杆插接于插接孔和若干个限位孔内,以对若干个插接片进行限位,此时再将主体整体放置进入观测坑内,通过压动压板,或者直接向观测坑内填土,使压板在压力作用下抵接于限位杆,并推动限位杆使限位杆朝向插接孔内移动,当压板抵接于刀片表面时,由于限位杆端部为半球状,限位孔边缘处在抵接于半球状的表面时对限位杆产生朝向限位孔内的力,从而使限位孔与限位杆脱离限位状态,插接片在扭簧的作用下,转动伸出主体并插接于土体内,从而实现对主体的固定,且通过片状的结构,土体结构不易发生较大的变动,不易受到破坏,增加地层沉降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片为刀片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接片设置为刀片式,使插接片具有较为尖锐的插接端,插接片更易插入土体内,增加固定装置与土体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插接片转动至远离主体的位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港桥梁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港桥梁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9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AN总线隔离电路
- 下一篇:维修用倒装微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