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5615.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5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房冉冉;曹惠;聂顺;郭丽娟;张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31/0216 | 分类号: | H01L31/0216;H01L31/0236;H01L31/0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结构 太阳能电池 | ||
1.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自上而下包括正面电极(1)、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2)、P 型非晶硅层(3)、正面本征非晶硅层(4)、硅纳米线绒面层(5)、N型硅衬底(6)、背面本征非晶硅层(7)、背面电极(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本征非晶硅层(4)与N 型硅衬底(6)之间增设有硅纳米线绒面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正面电极(1)采用厚度40-80nm的金属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P型非晶硅层(3)采用厚度为10-20nm的平整平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正面本征非晶硅层(4)采用厚度为10-20nm的平整平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硅纳米线绒面层(5)由相互交叉堆叠的硅纳米线构成,通过酒精溶液转移至N型硅衬底(6)上形成的相互交叉堆叠的硅纳米线层,其每根硅纳米线直径为40-80nm,长度为10-4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N型硅衬底(6)的厚度为200-30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背面本征非晶硅层(7)采用厚度为10-20nm的平整表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背面电极(8)采用厚度40- 80nm的金属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未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56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