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碳膜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5597.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潘坤;周向东;陈芳;朱雪晴;李金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5/4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口径 无缝 表面 去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碳膜去除装置,包括软态铜管芯杆、防护胶带、连接胶带、金相砂纸;铜管芯杆与金相砂纸之间通过连接胶带相连;铜管芯杆前端头具有倾斜的端部倒角;防护胶带包括胶带本体和多出部分,所述胶带本体紧贴包裹在铜管芯杆外围,所述多出部分弯折插入铜管芯杆端头内部;金相砂纸端部预留导向砂纸,金相砂纸角部具有砂纸倒角,本去除装置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可以解决小口径镍基无缝管材内表面残留碳膜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有色金属管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碳膜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小口径镍基无缝管材生产工序一般大致如下:熔炼→浇铸→铸锭锯切→加热铸锭→挤压毛管→毛管切头、尾→检验→热处理→检验→冷轧开坯→外表面扒皮→冷拔→成品退火→成品检验→切定尺→检验、包装、入库。
镍基无缝管材在挤压、冷轧或冷拔过程中,为确保挤压、冷轧或冷拔顺利进行及得到较为光洁的管材质量,会使用一定量的有机润滑剂对模具进行润滑,后镍基无缝管内、外表面会残留一部分有机润滑剂,热处理时仍会有部分含碳物质残留,在镍基无缝管内、外表面形成碳膜。冷变形加工过程中,管材外表面碳膜可以通过扒皮工序去除,但是管材内孔因受制于管材长度和现有设备影响因素,部分成品管仍有不均匀的碳膜残留。另外,管材在冷轧/冷拔过程中使用的润滑/冷却油及乳液,虽然热处理前会对管材进行去油处理,但是如果清理不干净,热处理时会在成品管内、外表面形成碳膜残留。经研究发现,镍基无缝管材表面附着的厚度不均匀的残留碳膜厚度约为130nm~250nm,呈现黑色或者黑褐色。由于碳膜电位高于镍基无缝管材,这样在铜合金和碳膜之间就形成了电位差,镍基无缝管材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管材内表面很容易产生点腐蚀,大大减少了镍基无缝管材的使用寿命。
现有圆形管材内孔抛光有多种类型,如CN101722444.A《便捷式圆管内壁抛光装置》,CN20720310025.7《光管内壁自动抛光机》等,均会使用千叶轮对管材内壁进行抛光。但是,相对于不锈钢材料,镍基无缝管材强度相对较低,使用千叶轮抛光会对镍基无缝管尤其是管口位置产生一定的形变,或许导致成品管尺寸不合格。另外,千叶轮因尺寸相对单一、固定,不满足不同管径尺寸的镍基无缝管材内孔抛光要求,且抛光后抛痕较深,影响内孔质量。最后,使用千叶轮抛光抛光深度较深、不可控,残留的划伤也会影响管材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碳膜去除装置,解决了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残留碳膜问题。因部分镍基无缝管材内表面残留碳膜厚度仅为150nm~250nm,采用人工轻微抛光即可去除表面碳膜而又不会管材尺寸造成影响;同时因采用细粒度金相砂纸抛光,抛光后对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
具体为,提供一种小口径镍基无缝管内表面碳膜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软态铜管芯杆、防护胶带、连接胶带、金相砂纸;
铜管芯杆与金相砂纸之间通过连接胶带相连;
铜管芯杆前端头具有倾斜的端部倒角;
所述防护胶带包括胶带本体和多出部分,所述胶带本体紧贴包裹在铜管芯杆外围,所述多出部分弯折插入铜管芯杆端头内部,
金相砂纸端部预留导向砂纸,金相砂纸角部具有砂纸倒角。
进一步地,软态铜管芯杆长度500~1500mm,外径为50%~60%镍基无缝管内径,壁厚为0.5~1.0mm;芯杆端部倒角角度28~32°。
进一步地,防护胶带宽度95~100mm,胶带本体包裹在软态铜管芯杆3~4层,胶带本体和软态铜管芯杆粘结长度为80~85mm,防护胶带的多出部分折叠到软态铜管芯杆内孔内。
进一步地,连接胶带宽度选用与防护胶带和软态铜管芯杆接触80~85mm同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5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安装座椅靠背框架
- 下一篇:一种活塞式气动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