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桨组件、推进装置及航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93350.7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3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智;刘陈利;谢志文;陈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H5/16 | 分类号: | B63H5/16;B64C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曾文洪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组件 推进 装置 航行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组件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组件、推进装置及航行设备,其中螺旋桨组件包括:轮毂;至少两个桨叶,桨叶沿着轮毂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轮毂上;以及导流罩,罩设于桨叶的外侧;桨叶包括固定于轮毂上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远离轮毂的一端的联接部,联接部为柔性材料且与导流罩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推进装置包括上述的螺旋桨组件;航行设备包括上述的推进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组件、推进装置及航行设备具有以下优点:该种结构设计方式能够在不减小原有桨叶尺寸的情况下,有效避免异物因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进入至推进器内部,并卡在桨叶与导流罩内壁之间,进而损坏推进装置,同时也避免了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组件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旋桨组件、推进装置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螺旋桨组件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的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由至少两片桨叶与轮毂相连,桨叶的后侧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的一种推进装置。在日常工作中,推进装置利用螺旋桨组件桨叶高速旋转或喷气(水)产生推力,以此驱动海上航行设备或飞行器前进,螺旋桨组件桨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水体或空气中的一些杂物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到推进器内部,并卡在螺旋桨组件桨叶与推进器的导流罩内壁之间,导致螺旋桨组件桨叶无法旋转,若不及时停止推进装置工作,将会引发推进装置损坏。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通过减少螺旋桨组件桨叶的尺寸,进而实现增大螺旋桨组件桨叶与推进器导流罩内壁之间尺寸距离,以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该种结构设计方式存在因螺旋桨组件桨叶边缘与推进装置倒流罩内壁间距离过大,进而会引发推进装置推进效率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旋桨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因异物进入导致发生缠绕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桨组件,包括:
轮毂;
至少两个桨叶,所述桨叶沿着所述轮毂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轮毂上;以及
导流罩,罩设于所述桨叶的外侧;
所述桨叶包括固定于所述轮毂上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远离所述轮毂的一端的联接部,所述联接部为柔性材料且与所述导流罩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包裹于所述本体的远离所述轮毂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为包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联接部的表面与所述本体的表面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的宽度为所述本体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的宽度的10%-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形状为环状,所述导流罩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形状为管状,所述导流罩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进口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进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螺旋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推进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组件、推进装置及航行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3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脱模的薄壁注塑模具
- 下一篇:六向变位桥梁伸缩缝





